送杜尹赴東都

商於留異績,河洛賀新遷。 朝選吾公守,時推杜尹賢。 如綸披鳳詔,出匣淬龍泉。 風雨交中土,簪裾敞別筵。 清明人比玉,照灼府如蓮。 佇報司州政,徵黃似穎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商於:地名,今河南省淅川縣西南。
  • 河洛:指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地區,即洛陽一帶。
  • 朝選:朝廷選拔。
  • 吾公守:指杜尹被任命爲地方官。
  • 時推:當時人們推崇。
  • 如綸:如同皇帝的詔令,綸指皇帝的詔書。
  • 鳳詔:指皇帝的詔書,因古代詔書用鳳凰圖案裝飾。
  • 出匣:從劍鞘中拔出,比喻人才顯露。
  • 淬龍泉:淬鍊龍泉劍,比喻磨練人才。
  • 簪裾:指官員的服飾,簪爲頭飾,裾爲衣襟。
  • 敞別筵:寬敞的告別宴會。
  • 清明:清廉明達。
  • 人比玉:比喻人品高潔。
  • 照灼:照耀,顯赫。
  • 府如蓮:比喻官府清廉如蓮花。
  • 佇報:等待報告。
  • 司州政:指杜尹即將上任的地方政治。
  • 徵黃:徵召黃色的馬,比喻徵召賢才。
  • 似穎川:像穎川一樣,穎川是古代著名的賢才之地。

翻譯

在商於之地留下了卓越的政績,河洛地區的人們歡慶他的新遷。朝廷選派他擔任地方官,時人推崇杜尹的賢能。如同皇帝的詔令一般,他從劍鞘中拔出,經過磨練如同龍泉劍。風雨交加的中土,官員們在寬敞的告別宴會上。他的清廉明達如同美玉,官府的顯赫如同蓮花。等待他報告司州的政績,徵召賢才如同穎川一般。

賞析

這首詩是權德輿送別杜尹赴東都的作品,詩中讚揚了杜尹的政績和賢能,以及他在朝廷和民間的聲望。通過比喻和象徵,詩人描繪了杜尹的高潔品格和即將上任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杜尹的敬重和對未來政治的期望。

權德輿

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大臣。字載之,行三。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家於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名士權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闢之。德宗聞其材,召爲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三知貢舉。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誤用官闕,改太子賓客。俄復前官,遷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會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議論持異,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爲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左僕射,諡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