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歲夏五月自長沙抵醴陵貴就深僻以便疏慵由道林之南步步勝絕去綠口分東入南小江山水益秀村籬之次忽見紫薇
職在內庭宮闕下,廳前皆種紫薇花。
眼明忽傍漁家見,魂斷方驚魏闕賒。
淺色暈成宮裏錦,濃香染著洞中霞。
此行若遇支機石,又被君平驗海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子歲:古代干支紀年,此處指韓偓經歷中的某一年。
- 綠口:地名。
- 內庭:皇宮內。
- 魏闕(wèi què):原指宮門外兩邊高聳的樓觀,後代指朝廷。
- 賒:遙遠。
- 支機石:神話傳說中織女星用以支撐織布機的石頭。
- 君平:漢代易學家嚴君平。傳說嚴君平曾用占卜驗證往來於天河與大海之間的木筏(海槎)。
- 海槎(chá):亦作「海查」,神話中往來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
翻譯
我曾經在皇宮內任職,那時廳前都種滿了紫薇花。忽然在漁家旁邊看到紫薇花,眼前一亮,這時才驚覺如今與那朝廷已經十分遙遠。那紫薇花淺色暈染,就像是宮裏華美的錦緞;濃郁的香氣,似乎把山洞中的雲霞都薰染了。這次出行倘若遇到織女的支機石,又要被嚴君平驗證我乘坐的這往來於海與天河間的木筏了。
賞析
這首詩通過眼前的紫薇花引發詩人複雜的情感。前兩句寫曾經在宮廷供職時,廳前紫薇花是熟悉的景象,而如今在漁家旁突然看到紫薇花,產生了強烈的時空錯位感,「魂斷方驚魏闕賒」一句透露出詩人對往昔在朝廷時光的懷念,以及如今遠離朝廷的落寞。
中間兩聯對紫薇花進行了細緻描繪,「淺色暈成宮裏錦,濃香染著洞中霞」以華麗的比喻,將紫薇花比作宮裏的錦緞、洞中染香的雲霞,既寫出了紫薇花的色彩和香氣之美,也暗喻其宮廷身份的高貴。
最後兩句巧用神話典故,以浪漫的想象將自己當前的行程與神話傳說相連,暗示人生如漂泊的海槎般身不由己,同時也帶着一絲對未知命運的感慨與無奈。整首詩情景交融,借紫薇花寄託身世,情感幽微婉轉,體現出韓偓詩歌深沉而細膩的風格。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
韓偓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慶元四年五月再遊 》 —— [ 宋 ] 趙公碩
- 《 仲夏瀛臺即景雜詠六首 其二 》 —— [ 清 ] 弘歷
- 《 夏五黃元卿招同韓孟鬱鄧伯喬趙裕子飲淥水草堂 》 —— [ 明 ] 韓日纘
- 《 夏五雨不止 》 —— [ 明 ] 袁宏道
- 《 滿庭芳 · 夏五雨窗言懷 》 —— [ 元 ] 謝應芳
- 《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夢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見成絶句三十八首 其二十三 》 —— [ 明 ] 黃淮
- 《 庚戌仲夏予赴召北上石川張子餞於江滸同舟至金山別去頃復寄予以詩草草依韻附謝二首 》 —— [ 明 ] 孫承恩
- 《 補蜀漢鐃歌十二首帝車見 》 —— [ 明 ] 胡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