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春晚忽憶江南舊居戲書所懷因寄兩浙親故雜言
前年冠獬豸,戎府隨賓介。去年簪進賢,贊導法宮前。
今茲戴武弁,謬列金門彥。問我何所能,頭冠忽三變。
野性慣疏閒,晨趨興暮還。花時限清禁,霽後愛南山。
晚景支頤對尊酒,舊遊憶在江湖久。庾樓柳寺共開襟,楓岸煙塘幾攜手。
結廬常佔練湖春,猶寄藜牀與幅巾。疲羸只欲思三徑,戇直那堪備七人。
更想東南多竹箭,懸圃琅玕共蔥茜。裁書且附雙鯉魚,偏恨相思未相見。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獬豸 (xiè zhì):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能辨別是非曲直。
- 簪進賢:古代官員的冠飾,表示官職。
- 法宮:指皇宮。
- 武弁 (wǔ biàn):武官的帽子。
- 金門彥:指朝廷中的才俊。
- 霽後 (jì hòu):雨過天晴之後。
- 支頤 (zhī yí):手托腮。
- 庾樓:古代樓名,此処泛指樓閣。
- 練湖:湖名,此処指詩人舊居附近的水域。
- 藜牀 (lí chuáng):用藜草編制的牀。
- 幅巾 (fú jīn):古代男子戴的頭巾。
- 疲羸 (pí léi):疲憊瘦弱。
- 三逕:指隱居的地方。
- 戇直 (gàng zhí):剛直,直率。
- 竹箭:竹子。
- 懸圃 (xuán pǔ):傳說中的仙境。
- 瑯玕 (láng gān):美玉。
- 蔥茜 (cōng qiàn):青翠鮮豔。
- 雙鯉魚:古代書信的代稱。
繙譯
前年我戴著獬豸冠,隨軍府的賓客。去年我戴上了進賢冠,在皇宮前輔助法事。 如今我戴著武官的帽子,錯誤地成爲了朝廷中的才俊。問我有何能力,我的頭冠已經三次變化。 我習慣了野外的閑適,早晨前往,傍晚歸來。花開的季節限制在清靜的禁地,雨後天晴我喜愛南山。 傍晚時分,我手托腮對著酒盃,廻憶起久遠的江湖舊遊。庾樓和柳寺共同開懷,楓岸和菸塘多次攜手。 我曾在練湖春光中結廬,仍然寄居在藜牀和幅巾之中。疲憊瘦弱的我衹想廻到三逕之地,直率的我怎能應付七人的事務。 更想東南地區茂密的竹林,懸圃中的美玉與青翠。我寫信竝附上雙鯉魚,衹是遺憾相思卻未能相見。
賞析
這首詩是權德輿在晚年廻憶江南舊居時所作,表達了對過去生活的懷唸和對現狀的感慨。詩中通過對自己官職變遷的描述,展現了詩人從軍府到朝廷,再到武官的生涯軌跡,同時也反映了他對閑適生活的曏往和對江湖舊遊的深情廻憶。詩的結尾,詩人通過想象東南的竹林和懸圃的美景,寄托了對遠方親友的思唸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深厚的文學功底。

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大臣。字載之,行三。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家於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名士權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闢之。德宗聞其材,召爲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三知貢舉。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誤用官闕,改太子賓客。俄復前官,遷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會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議論持異,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爲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左僕射,諡曰文。
► 391篇诗文
權德輿的其他作品
- 《 送韋十二丈赴襄城令三韻 》 —— [ 唐 ] 權德輿
- 《 送張曹長工部大夫奉使西番 》 —— [ 唐 ] 權德輿
- 《 酬裴傑秀才新櫻桃 》 —— [ 唐 ] 權德輿
- 《 送薛溫州 》 —— [ 唐 ] 權德輿
- 《 惠昭皇太子輓歌詞二首 》 —— [ 唐 ] 權德輿
- 《 工部發引日屬傷足臥疾不遂執紼 》 —— [ 唐 ] 權德輿
- 《 奉使豐陵職司鹵簿通宵涉路因寄內 》 —— [ 唐 ] 權德輿
- 《 昭德皇后輓歌詞 》 —— [ 唐 ] 權德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