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夜對月次蔣孟瞻韻

清虛之府在眉端,忽見驂鸞下紫壇。 昨夜不如今夜坐,老年那似少年看。 魚龍出水金波動,鳥鵲無枝玉露寒。 定遠雲深鄉夢斷,酒尊空復恨長乾。
拼音

所属合集

#中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清虛之府:指天空。
  • 驂鸞:指仙人騎的鸞鳥,比喻月亮。
  • 紫壇:紫色的壇場,指仙境。
  • 定遠:地名,可能指詩人的故鄉或遠方。
  • 長乾:指長時間的乾旱,這裏可能比喻長時間的思念或憂愁。

翻譯

天空清澈,彷彿就在眉梢之間,突然看見仙人騎着鸞鳥從紫色的仙境降臨。昨夜並沒有像今夜這樣坐着賞月,年紀大了怎能比得上年輕時的觀賞。魚龍躍出水面,金色的波光閃動,鳥鵲找不到棲息的樹枝,玉露顯得格外寒冷。遠在定遠的雲深之處,思鄉的夢已經斷絕,酒杯空空,心中只有無盡的憂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月夜的景象,通過對月亮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故鄉的思念。詩中「昨夜不如今夜坐,老年那似少年看」一句,深刻反映了詩人對青春逝去的無奈和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詩人的孤獨和憂愁。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烏斯道

元明間浙江慈溪人,字繼善。烏本良弟。與兄俱有學行。長於詩,意興高遠,飄逸出羣。尤精書法。洪武初得有司薦,爲永新縣令,有惠政。後坐事謫戍定遠。放還,卒。有《秋吟稿》、《春草齋集》。 ► 3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