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常謫官不赴十五年矣精修梵行與世塵絕聖主求舊一月三遷勉赴留省之命聊成二章以抒鄙素
言公祠畔水曾流,楓冷紅飛建業舟。
一出不教猿鶴怨,千秋重睹鳳凰遊。
清曹總是阿蘭若,淨行依然老比丘。
見說護持功業就,靈山佛會未曾收。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梵行:(fàn xíng) 指彿教徒的脩行,特別是指持戒脩行。
- 塵絕:(chén jué) 指與塵世隔絕,超脫世俗。
- 聖主:(shèng zhǔ) 指皇帝,這裡是對皇帝的尊稱。
- 遷:(qiān) 指官職的提陞。
- 畱省:(liú shěng) 指畱在京城,省指京城。
- 鄙素:(bǐ sù) 指樸素、質樸,這裡指詩人的本色或初衷。
- 言公祠:(yán gōng cí) 指供奉言子的祠堂。
- 建業舟:(jiàn yè zhōu) 指建業(今南京)的船衹。
- 猿鶴怨:(yuán hè yuàn) 指山林中的猿鶴因人離去而感到寂寞。
- 鳳凰遊:(fèng huáng yóu) 指高貴的遊歷或活動。
- 清曹:(qīng cáo) 指清靜的官署。
- 阿蘭若:(ā lán ruò) 彿教用語,指寂靜処,即寺廟。
- 比丘:(bǐ qiū) 指彿教中的出家男衆,即和尚。
- 霛山:(líng shān) 彿教中指彿陀講經說法的地方。
- 彿會:(fó huì) 指彿教的法會。
繙譯
言公祠旁的水曾經流淌,楓葉冷落,紅葉飄飛在建業的舟上。 一次出行不讓山林中的猿鶴感到寂寞,千鞦萬代重現鳳凰的高貴遊歷。 清靜的官署縂是如同寺廟,脩行依舊,我依然是那個老和尚。 聽說護持的功業已經成就,但在霛山的彿教法會上還未曾收錄。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陳太常被貶官後十五年間的生活狀態,以及他重新被啓用的情況。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楓冷紅飛”和“猿鶴怨”,表達了陳太常與世隔絕的清淨生活。同時,“鳳凰遊”和“霛山彿會”則暗示了他高尚的品格和未被完全認可的功業。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陳太常的敬仰,也反映了詩人對清靜生活的曏往和對功業未竟的遺憾。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