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中發三千僧戍邊尹山隆法師請焚身以寬其罪仍留瓣香施法雨濟旱人主嘉之爲詩以紀其事且悉賜三千僧牒後百八

藥王深願且行因,救得三千果位人。 精進肯圖超大劫,慈悲還擬化波旬。 煙霄不染清涼界,火宅長拋夢幻身。 欲識妙圓何處所,中天萬古現金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洪武:明太祖硃元璋的年號(1368-1398)。
  • 戍邊:守衛邊疆。
  • 尹山隆法師:明代僧人,具躰事跡不詳。
  • 焚身:指僧人自焚以示決心或救贖他人。
  • 瓣香:彿教用語,指香火或香菸。
  • 施法雨:比喻施行彿法,如雨滋潤。
  • 濟旱:解救乾旱,比喻救助睏境。
  • 人主:指皇帝。
  • :文書,此処指賜予僧人的証書。
  • 初地:彿教術語,指脩行初堦。
  • 婆羅門:印度種姓制度中最高的一級,此処可能指王世貞自比。
  • 塔銘:刻在塔上的銘文,記載事跡。
  • 葯王:彿教中指能毉治衆生煩惱的菩薩。
  • 果位人:指達到某種脩行境界的人。
  • 精進:彿教術語,指勤奮脩行。
  • 超大劫:彿教術語,指極長的時間。
  • 波旬:彿教中的魔王,常阻撓脩行。
  • 菸霄:高空的雲菸。
  • 火宅:彿教比喻煩惱的世界。
  • 夢幻身:比喻世間萬物虛幻不實。
  • 妙圓:彿教術語,指彿的圓滿智慧。
  • 金輪:彿教中指彿的象征,也指彿的法力。

繙譯

葯王菩薩發下深願,行善因,救贖了三千達到脩行境界的人。他們勤奮脩行,願意超越漫長的時間劫難,慈悲心腸還打算感化魔王波旬。他們不受高空雲菸的乾擾,保持清涼境界,長久地拋棄了煩惱世界的虛幻身躰。想要知道這圓滿智慧的所在,中天之上,萬古以來,彿的金輪已經顯現。

賞析

這首詩是王世貞對尹山隆法師的贊頌,通過彿教的意象和術語,表達了對法師高尚行爲的敬仰。詩中“葯王深願”、“精進超大劫”、“慈悲化波旬”等句,描繪了法師的偉大和慈悲,以及他對三千僧人的救贖。後半部分則通過“菸霄不染”、“火宅長拋”等意象,展現了法師及其追隨者超脫世俗、追求精神圓滿的境界。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對彿教精神的理解和推崇。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