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雜詠

僧亦知農事,巖耕近瀑泉。 築堤分澗道,引水灌山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巖耕:在山岩間耕作。
  • 澗道:山間的水溝。

翻譯

山中的僧人也懂得農事,他們在靠近瀑布的山岩間耕作。 修築堤壩,分流山澗的水道,引導水流灌溉山間的田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中僧侶不僅修行,還親自參與農耕的情景。詩中「巖耕近瀑泉」一句,既展現了僧侶們勤勞的一面,也描繪了山間清幽的自然環境。後兩句「築堤分澗道,引水灌山田」則具體展示了僧侶們如何利用自然資源,巧妙地進行農田水利建設,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山居生活的讚美和對僧侶勤勞智慧的敬佩。

安希範

安希範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小范,號我素。萬曆十四年進士。授行人,遷禮部主事,改南京吏部。二十一年疏請復高攀龍、吳弘濟官,以獎忠良,並嚴諭閣臣無挾私植黨。帝怒斥爲民。在家鄉參與東林講學之會。有《天全堂集》。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