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北覺隆上人

· 石珝
水北多僧寺,生公院最幽。 地高平受月,林密靜宜秋。 梵語中天應,鐘聲下界浮。 文園多病客,回首欲淹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梵語(fàn yǔ):古印度的一種語言,佛教經典多用此語言書寫。
  • 中天:天空的中央。
  • 下界:指人間,與「上界」(天界)相對。
  • 文園:指文人聚集的地方,這裏可能指作者自己。
  • 淹留:停留,逗留。

翻譯

水北地區寺廟衆多,生公院尤其幽靜。 地勢高而平坦,月亮似乎更易觸及; 林木茂密,秋天的寧靜更顯得宜人。 梵語的誦經聲在天空中央迴響, 鐘聲從寺廟飄出,似乎浮現在人間。 我這文園中的多病之客,回首間, 真想在此停留,不再離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水北地區寺廟的幽靜景象,通過高平的地勢、茂密的林木、梵語的誦經聲和鐘聲,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生公院最幽」一句,直接點明瞭寺廟的幽靜,而「地高平受月,林密靜宜秋」則進一步以自然景觀來襯托這種幽靜。後兩句「梵語中天應,鐘聲下界浮」巧妙地運用聲音元素,增強了詩的意境。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這種幽靜環境的嚮往和留戀,體現了文人對於寧靜生活的渴望。

石珝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