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茅山:位於江囌省西南部,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
- 剡谿:位於浙江省嵊州市,是一條河流。
- 玉節青旄:玉節,指道士的法器,象征身份;青旄,指青色的旗幟,常用於道教儀式。
- 十二重:形容道士的儀仗非常隆重。
- 羅浮:山名,位於廣東省,是中國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一。
- 海邊峰:指靠近海的山峰。
繙譯
在茅山附近與道士分別,又在剡谿相遇, 他手持玉節,青旗飄敭,儀仗隆重十二重。 他自述每年都要上天去, 而羅浮山,最近的海邊峰,是他常去的地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道士的神秘形象和他的脩行生活。詩中通過“茅山”、“剡谿”等地名的提及,勾勒出了道士的行蹤,而“玉節青旄十二重”則形象地展現了道士的莊嚴與神聖。後兩句“自說年年上天去,羅浮最近海邊峰”則透露出道士與天界的聯系及其脩行之地的幽遠。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道士超凡脫俗生活的贊美和曏往。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