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屏居有感

偃息衡門下,旦夕寡來躅。 澄露將微風,披灑中所欲。 外苛稍已蠲,疇能解中燠。 玄蟬高樹間,哀吟遞相屬。 不念金氣厲,令我白日促。 循往心既乖,慨來身如束。 顧視庭之幽,蘭芬一何馥。 倖免當門鋤,居然安空谷。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偃息:安臥。
  • 衡門:橫木爲門,指簡陋的房屋。
  • 旦夕:早晚。
  • :足跡。
  • 澄露:清露。
  • 披灑:灑落。
  • 中欲:內心的慾望。
  • 外苛:外在的煩惱。
  • :除去。
  • 中燠:內心的煩熱。
  • 玄蟬:黑色的蟬,即秋蟬。
  • 遞相屬:接連不斷。
  • 金氣:秋氣。
  • 白日促:日子過得快。
  • 循往:依照過去。
  • :違背。
  • 身如束:身體感到束縛。
  • 蘭芬:蘭花的香氣。
  • 一何:多麼。
  • 倖免:僥倖避免。
  • 當門鋤:指被人剷除。
  • 居然:安然。
  • 空谷:幽靜的山谷。

翻譯

我安臥在簡陋的房屋下,早晚很少有人來訪。清露和微風,灑落在我內心渴望的地方。外在的煩惱已經稍稍除去,誰能理解我內心的煩熱。高樹間的秋蟬,哀鳴聲接連不斷。不料秋氣如此強烈,讓我感到日子過得太快。依照過去的心意已經違背,感慨未來身體如同被束縛。回頭看看庭院的幽靜,蘭花的香氣多麼芬芳。幸好沒有被人剷除,我安然地居住在這幽靜的山谷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初秋時節在簡陋居所中的感受。通過「偃息衡門」、「澄露微風」等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對自然的嚮往。同時,「外苛已蠲」與「中燠難解」形成對比,揭示了外在煩惱雖去,內心煩熱依舊的矛盾心理。詩末以「蘭芬馥郁」和「安空谷」作結,展現了詩人對幽靜生活的珍視和滿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情懷。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