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員外改南司馬部分韻
憶昔歲在癸,我發初就弁。
不以阿戎少,俾託阮公宴。
以茲一分手,長思奉顏面。
金閨幸同籍,未得展婉嬿。
胡然重離別,翻令恨相見。
歸帆逐新水,落日在河縣。
殷勤戒尺素,願將南歸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在癸:指癸年,古代以天干地支紀年,此處泛指某一年。
- 發初就弁:指剛剛成年,開始束髮戴冠。弁(biàn),古代男子的一種禮帽。
- 阿戎:古代對年輕男子的美稱。
- 阮公宴:指名士阮籍的宴會,這裏泛指高雅的宴會。
- 金閨:指朝廷。
- 婉嬿:溫柔美好的樣子。嬿(yàn)。
- 尺素:書信的代稱。
- 南歸燕:指南飛的燕子,這裏比喻歸鄉的人。
翻譯
回憶起那一年是癸年,我剛剛成年束髮戴冠。 不因我年輕而輕視,讓我參與名士的宴會。 從此一別,我時常思念着再次相見。 幸運地在朝廷中同列,卻未能展現我溫柔美好的一面。 爲何又要離別,反而讓人更加遺憾相見。 歸途的船隨着新水前行,夕陽落在河邊的縣城。 我殷勤地準備書信,願像南歸的燕子一樣回到你身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離別的不捨。詩中,「歲在癸」和「發初就弁」描繪了詩人成年的場景,而「阿戎少」和「阮公宴」則體現了詩人年輕時的榮耀與機遇。後文通過「金閨幸同籍」與「未得展婉嬿」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未能充分展現自己的遺憾。結尾的「歸帆逐新水」和「落日在河縣」則以景寓情,抒發了詩人對離別的無奈和對重逢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莊臨甫力田種竹有長者風今六十矣其婿陳生懋謙中表侄也索詩壽之得一絕句 》 —— [ 明 ] 王世貞
- 《 癸丑餘以避地吳中登閶闔行戰地悵然有感 》 —— [ 明 ] 王世貞
- 《 答興國判張羽王 》 —— [ 明 ] 王世貞
- 《 調唐將軍 》 —— [ 明 ] 王世貞
- 《 寄汪中丞伯玉時以錄閩功賜金幣特詔推用 》 —— [ 明 ] 王世貞
- 《 送林司諭教授廣信 》 —— [ 明 ] 王世貞
- 《 正月六日送舍弟河口即事偶成 》 —— [ 明 ] 王世貞
- 《 周公瑕導餘至胥口不能渡走筆有嘲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