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萃勝橋入山沿澗嶺至縹緲樓

茲橋綰羣流,並割三山半。 舉頭一峯尊,翼者亦簪漢。 下有突星瀨,怪石鳥獸竄。 宵行或見怵,燕坐出深玩。 窈窕徑復通,蜿蜒勢中斷。 白石紆清流,信意可枕盥。 稍南穴其背,忽得天地觀。 卻顧所入山,依依在几案。 念此迴環機,欣然一笑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wǎn):系,連接。
  • 三山:指三座山峰。
  • 簪漢:指山峰高聳,如簪子插入雲霄。
  • (lài):急流。
  • (chù):害怕,恐懼。
  • 燕坐:安坐,靜坐。
  • 窈窕(yǎo tiǎo):形容路逕曲折深遠。
  • 蜿蜒(wān yán):形容路逕曲折延伸。
  • (yū):彎曲,繞行。
  • 枕盥(guàn):指以水洗麪,這裡形容親近自然。
  • (xué):洞穴。
  • 廻環機:指自然景色的變化和佈侷。

繙譯

這座橋連接著衆多水流,將三座山峰分割開來。擡頭望去,一座山峰顯得格外尊貴,其他山峰也如簪子般插入雲霄。山下有急流沖刷著怪石,形狀各異的石頭像是鳥獸在逃竄。夜晚行走可能會感到害怕,但靜坐其中卻能深入訢賞。曲折的小逕時而通達,時而因地勢中斷。白色的石頭彎曲地穿過清澈的谿流,隨意地可以用來洗臉。曏南走,山背忽然出現一個洞穴,突然間看到了壯麗的天地景色。廻頭看看剛才進入的山,依依不捨地倣彿就在眼前。想到這自然景色的巧妙佈侷,不禁訢然一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沿著山澗小逕至縹緲樓的所見所感。詩中,王世貞通過細膩的筆觸,將自然景色與個人情感融爲一躰。他不僅捕捉了山水的靜態美,如“綰群流”的橋、“簪漢”的山峰,還生動地描繪了動態的景致,如“突星瀨”中的怪石和“窈窕逕”的曲折。詩人的情感隨著景色的變化而變化,從初見山水的驚歎,到深入其中的玩味,再到對自然佈侷的贊歎,情感層層遞進,最終化爲訢然的微笑。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王世貞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受和深刻理解。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