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 外篇 · 秋水 · 莊子釣於濮水
葉下鵁鶄眠未穩,風翻露颭香成陣。仙女出遊知遠近,羞借問,饒將緑扇遮紅粉。
一掬蕊黃沾雨潤,天人乞與金英嫩。試折亂條醒酒困,應有恨,芳心拗盡絲無盡。
拼音
所属合集
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濮水:古代河流名,源於今河南省濮陽縣。
- 大夫二人:楚國的兩位官員。
- 境內累:意指整個國家的政務重任。
- 巾笥:古代用來包裹物品的細布和竹筐。
- 廟堂之上:指朝廷供奉神靈的地方。
- 曳尾塗中:拖着尾巴在泥地裏生活。
- 惠子相梁:惠施在魏國首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擔任宰相。
- 鵷鶵:古代傳說中的鳥,比喻高潔之士。
- 梧桐:象徵高潔的樹木。
- 練實:潔白的果實,指優良的食物。
- 醴泉:甘甜的泉水。
- 鴟:鷂鷹,一種猛禽。
- 嚇:模仿鷂鷹的聲音,這裏是嘲笑的意思。
- 濠梁之上:濠水的橋上。
翻譯
莊子在濮水邊垂釣,楚王派了兩位大夫前去,對他們說:「我想把國內的政事託付給你。」莊子握着釣竿頭也不回,回答:「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國王用錦緞和竹箱把它珍藏在廟堂裏。這隻龜,寧願死去留下骨頭受人尊敬呢,還是情願活着在泥巴里拖着尾巴呢?」兩位大夫回答:「它更願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裏。」
莊子說:「你們回去吧,我寧願像那隻龜一樣,在泥地裏自由自在地生活。」後來,惠施在魏國做宰相,莊子去找他。有人傳言莊子來是要取代惠施。惠施驚慌,連續三天三夜在全國搜尋。莊子見到他後,打比方說:「南方有一種鳥叫鵷鶵,你知道嗎?它從南海出發飛到北海,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優良的果實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不喝。這時鷂鷹撿到腐爛的老鼠,鵷鶵飛過看見,仰頭髮出『嚇』的聲音。現在你想用你的梁國來嚇唬我嗎?」兩人在濠水的橋上討論。
莊子說:「鰷魚在水中游得那麼悠然自得,這是它的快樂啊。」惠施問:「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莊子反問:「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施說:「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所以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那是肯定的。」莊子迴應:「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你說『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這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只是在詢問我。我現在告訴你,我在濠水上就知道了。」
賞析
《莊子·秋水》中的這兩段寓言,展現了莊子超脫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世界。他以神龜和鵷鶵爲喻,表達自己寧願過平淡無爭的生活,不願接受官場的束縛。惠子與莊子的對話,反映出莊子對知識論的獨特見解,即「知」與「不知」並非絕對對立,而是相對的概念。在濠梁之上關於魚的快樂的辯論,更是體現了莊子主張的「物我同趣」,他認爲萬物都有其自然的樂趣,而這種樂趣只有在心靈相通的情況下才能感知。整個故事富有哲理,體現了莊子哲學的逍遙與超越。
莊子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思想家和哲學家、文學家,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民權縣),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之一。莊子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後因吳起變法楚國發生內亂,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爲“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爲“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爲《莊子》,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
► 43篇诗文
莊子的其他作品
- 《 莊子 · 雜篇 · 漁父 》 —— [ 周 ] 莊子
- 《 北冥有魚 》 —— [ 周 ] 莊子
- 《 莊子 · 內篇 · 逍遙遊 》 —— [ 周 ] 莊子
- 《 莊子 · 外篇 · 》 —— [ 周 ] 莊子
- 《 莊子 · 雜篇 · 庚桑楚 》 —— [ 周 ] 莊子
- 《 莊子 · 外篇 · 天地 》 —— [ 周 ] 莊子
- 《 莊子 · 外篇 · 田子方 》 —— [ 周 ] 莊子
- 《 莊子 · 內篇 · 人間世 》 —— [ 周 ] 莊子
相关推荐
- 《 史記 · 三十世家 · 陳涉世家 》 —— [ 漢 ] 司馬遷
- 《 宋定伯捉鬼 》 —— [ 晉 ] 干寶
- 《 陶庵夢憶 · 卷三 · 湖心亭看雪 》 —— [ 明 ] 張岱
- 《 傷仲永 》 —— [ 宋 ] 王安石
- 《 口技 》 —— [ 清 ] 林嗣環
- 《 永州八記 · 其四 ·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 —— [ 唐 ] 柳宗元
- 《 列子 · 湯問 · 兩兒辯日 》 —— [ 周 ] 列子
- 《 論語 · 學而篇 · 一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