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

·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拼音

譯文

小時候我不認識月亮,將它呼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人的明鏡,飛到了天上。在晚上觀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兩足開始慢慢地出現,接着一棵團團的大桂樹也出現了。傳說月中有白兔搗仙藥,請問它是搗給誰吃的?又傳說月中有一個大蟾蜍,是它蝕得月亮漸漸地殘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將九個太陽射落了,衹留下了一個,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淸平安寧。陰精的沉淪蠱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觀看了。對此我覺得憂心非常,悽愴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注釋

呼作:稱爲。 白玉盤:白玉做的盤子。 疑:懷疑。 瑤臺:傳説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自《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於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爲天子謡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裏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尙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武帝內傳》稱王母爲「玄都阿母」。 仙人:傳説駕月的車夫,叫望舒,又名纖阿。 仙人垂兩足:意思是月亮裏有仙人和桂樹。當月亮初生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隻腳,月亮漸漸圓起來,就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 團團:圓圓的樣子。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句:白兔老是忙著搗藥,究竟是給誰喫呢?言外有批評長生不老藥之意。問言,問;言,語助詞,無實意;與誰:一作「誰與」。 蟾蜍:《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蟾蜍,傳説月中有三條腿的蟾蜍,因此古詩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詩中蟾蜍似另有所指。 圓影:指月亮。 羿:后羿,中國古代神話中射落九箇太陽的英雄。《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堯時十日幷出,草木皆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烏」即日。《五經通義》:「日中有三足烏。」所以日又叫陽烏。 天人:天上人間。 陰精:《史記·天官書》:「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精也。」陰精也指月。 淪惑:沉淪迷惑。 去去:遠去,越去越遠。爲決絶之辭。 凄愴:傷心之意。

《古朗月行》是唐代詩人李太白借樂府古題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作於安史之亂之前不久。此詩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寫出了月亮初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緻,接着寫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繼而淪沒而迷惑不淸,心中感到憂憤不平。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全詩文辭如行雲流水,富有魅力,發人深思,體現出太白詩歌雄奇奔放、淸新俊逸的風格。

賞析

這是一首樂府詩。「古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太白采用這箇題目,故稱「古朗月行」,但沒有因襲舊的內容。 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説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喩,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顔色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呼」、「疑」這兩箇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眞爛漫之態。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然後,又寫月亮的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説,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昇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隻腳,而後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説,寫出了月亮初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蟾蜍,俗稱癩蛤蟆;大明,指月亮。傳説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嚙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烏,天人淸且安」,表現出詩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後羿,射落了九箇太陽,衹畱下一箇,使天、人都免除了災難。詩人在這裏引出這樣的英雄來,旣是爲現實中缺少這樣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這樣的英雄來掃除天下。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詩人深感失望:「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月亮旣然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淸,就沒有什麽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開吧。這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心中的憂憤不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詩人不忍一走了之,內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 這首詩,大槪是李太白針對當時朝政黑暗而發的。唐玄宗晚年沉湎聲色,寵幸楊貴妃,權奸、宦官、邊將擅權,把國家搞得烏烟瘴氣。詩中「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似是諷刺這一昏暗局面。然而詩人的主旨卻不明説,而是通篇作隱語,化現實爲幻景,以蟾蜍蝕月影射現實,説得十分深婉曲折。詩中一箇又一箇新穎奇妙的想象,展現出詩人起伏不平的感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瑤台: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團團:圓圓的樣子。
  • 蟾蜍(chán chú):傳說月中有三條腿的蟾蜍。

繙譯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稱爲白玉磐。又懷疑是瑤台仙人的鏡子,飛在夜空青雲之上。月亮上先看見仙人垂下兩衹腳,而後看到一棵圓圓的桂樹。玉兔在擣葯,不知它是要給誰喫。月中蟾蜍啃食著月亮,明亮的月亮因此變得殘缺不全。從前後羿射下九個太陽,天上人間清平安甯。現在月亮已經沉淪迷惑,實在不值得觀看了。心懷憂慮又能怎麽樣呢?衹能是淒慘悲傷讓人摧折心肝。

賞析

這首詩以浪漫神奇的想象,描繪了兒童對月亮的認知過程。前四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孩子的天真單純,對月亮的新奇想象。中間部分通過豐富的神話元素,如仙人、桂樹、玉兔、蟾蜍等,增添了神秘奇幻的色彩。後幾句則從神話廻到現實的感慨,麪對月亮的殘缺和變化,流露出一種無奈和憂傷。全詩語言清新質樸,意境童趣而深邃,展現了李白獨特的詩歌魅力。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