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祭歌諴夏二首其二
四方有祀,八蜡酬功。
收藏既畢,榛葛送終。
使之必報,祭之斯索。
三時告勞,一日爲澤。
神祗必來,鱗羽鹹致。
惟義之盡,惟仁之至。
年成物阜,罷役息民。
皇恩已洽,靈慶無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雩祭:古代爲求雨而舉行的祭祀活動。
- 諴夏:和煦的夏天,諴意爲溫和。
- 隋: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公元581年至618年。
- 牛弘:隋朝官員,擅長文學。
- 奉詔作:接受皇帝命令創作。
- 八蜡:古代祭祀的八種農事神,象徵春耕、夏收、秋獲等八個階段。
- 榛葛:泛指野草,象徵簡樸的祭品。
- 使之必報:表示祭祀是對神靈的回報請求。
- 祭之斯索:精心準備祭祀,一絲不苟。
- 三時告勞:春夏秋冬四季,表示一年的辛勤勞動。
- 一日爲澤:即使一天的雨水也能帶來恩惠。
- 神祗:神祇,即神明。
- 鱗羽鹹致:比喻各種神靈都降臨。
- 惟義之盡:盡忠盡義。
- 惟仁之至:達到極高的仁德境界。
- 年成物阜:豐收的年景,物產豐富。
- 罷役息民:結束勞役,讓百姓休養生息。
- 皇恩已洽:皇上的恩澤已經廣佈。
- 靈慶無垠:神靈帶來的福祉無邊無際。
翻譯
在夏日溫暖的日子裏,我們遵照皇家指令,舉行祭祀儀式,感謝那些掌管農事的八位神祇。祭品雖簡樸,但心意誠摯,我們祈求他們能迴應我們的祈禱。一年的辛勤勞作,每一份收穫都向他們彙報,哪怕只是一天的雨水,也視爲恩賜。神明們降臨,各路神仙都參與其中。我們以最大的誠意和仁愛來祭祀,期盼着豐收和安寧。皇上的恩惠如陽光普照,神靈的福佑無窮無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社會對農事神的敬仰與感恩之情,通過夏季的雩祭儀式,表達了人們對於豐年和平安的期待。詩人運用生動的比喻和象徵手法,展現出祭祀的莊重與虔誠,同時也反映出古代社會對農業生產的重視以及對自然力量的敬畏。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優美,體現了牛弘等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