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唐詢華亭十詠顧亭林

· 王艮
孫氏保澤國,上馬操金戈。 獲禽非其志,豈必施虞羅。 霸氣凌秋旻,精采一何多。 俯仰跡已陳,禾麻被平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追和: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或意境作詩。
  • 唐詢華亭十詠:唐詢所作的關於華亭(今上海松江)的十首詩。
  • 顧亭林:指顧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學者,此處可能指其故居或相關地點。
  • 孫氏:指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建立者。
  • 保澤國:保衛國家,澤國指水鄉,這裏指吳國。
  • 操金戈:手持金戈,指軍事行動。
  • 獲禽:捕獲的鳥獸,這裏比喻戰利品或征服的土地。
  • 虞羅:古代捕鳥用的網,這裏比喻戰爭的手段。
  • 霸氣:指孫權的威武氣勢。
  • 秋旻:秋天的天空。
  • 精采:精彩,這裏指孫權的英勇事蹟。
  • 俯仰:低頭和擡頭,比喻時間的短暫。
  • 跡已陳:事蹟已經成爲過去。
  • 禾麻:泛指農作物。
  • 被平坡:覆蓋在平坦的坡地上。

翻譯

孫權保衛他的水鄉國家,上馬手持金戈。 捕獲的戰利品並非他的初衷,何必使用戰爭的手段。 他的霸氣直衝秋天的天空,英勇事蹟何其精彩。 低頭擡頭間,那些事蹟已成爲過去,如今只有農作物覆蓋在平坦的坡地上。

賞析

這首詩通過追憶孫權的英勇事蹟,表達了對歷史的緬懷和對和平的嚮往。詩中,「獲禽非其志,豈必施虞羅」一句,既是對孫權不以征服爲目的的讚美,也是對戰爭的反思。結尾的「俯仰跡已陳,禾麻被平坡」則以農作物的平靜景象,對比往昔的戰火紛飛,寄託了對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

王艮

元紹興諸暨人,字止善。爲人尚氣節,讀書務明理致用。起家爲吏。後歷兩浙都轉運鹽使司、海道漕運都萬戶府經歷,覈減鹽引,除運船爲風所敗者之糧。遷江浙行省檢校官,遷江西行省左右司員外郎,奸人誣兩省民鉅額跡避田賦,艮皆破其誑妄。後以淮東道宣慰副使致仕。 ► 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