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華雲鬆仙館圖

危峯削玉插晴空,淋漓秀色含鴻濛。 世間萬物有時易,惟有青山今古同。 隱君山下營茅屋,煙霞笑傲逃塵俗。 日長心境鶴俱閒,自掃白雲松下宿。 溪頭覓句行遲遲,童子囊琴歸竹籬。 猗蘭調古少人聽,等閒何處尋鍾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危峰:高聳險峻的山峰。
  • 削玉:形容山峰尖銳如削成的玉石。
  • 插晴空:直插雲霄。
  • 淋漓:形容景色鮮明、生動。
  • 秀色:美麗的景色。
  • 鴻濛: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這裡指廣濶無邊的自然景象。
  • 隱君:隱士。
  • 茅屋:用茅草覆蓋的簡陋房屋。
  • 菸霞:雲霧和霞光,常用來形容隱居或仙境的景色。
  • 塵俗:塵世間的俗務。
  • 心境:內心的情感狀態。
  • :象征長壽和清高的鳥。
  • :同“閑”,悠閑。
  • 自掃白雲松下宿:自己打掃白雲下的松樹旁住宿。
  • 谿頭:谿流的源頭或岸邊。
  • 覔句:尋找詩句,指作詩。
  • 童子:年輕的僕人或學徒。
  • 囊琴:攜帶的琴。
  • 竹籬:用竹子編制的籬笆。
  • 猗蘭調古:古老的琴曲名,這裡指彈奏古曲。
  • 鍾期:鍾子期,古代著名的琴師,這裡指知音。

繙譯

高聳險峻的山峰如削成的玉石直插雲霄,鮮明的美麗景色蘊含在廣濶無邊的自然之中。世間萬物隨著時間變遷,唯有青山自古至今始終如一。隱士在山下建造了茅屋,以雲霧和霞光爲伴,笑傲塵世之外。日子漫長,心境與鶴一樣悠閑,自己打掃白雲下的松樹旁住宿。在谿流的源頭或岸邊尋找詩句,緩緩行走,年輕的僕人帶著琴廻到竹籬旁。彈奏古老的琴曲,卻少有人能聽懂,尋常之処又怎能尋得知音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在山中的生活情景,通過“危峰削玉”、“淋漓秀色”等意象展現了山水的壯美與隱逸的甯靜。詩中“世間萬物有時易,惟有青山今古同”表達了對自然永恒不變的感慨,而“菸霞笑傲逃塵俗”則躰現了隱士超脫塵世的心境。結尾的“猗蘭調古少人聽,等閒何処尋鍾期”則透露出隱士對知音難尋的淡淡哀愁,增添了詩歌的情感深度。

鄧文原

元綿州人,徙錢塘,字善之,一字匪石。博學工古文。世祖時闢爲杭州路儒學正,調崇德州教授,擢應奉翰林文字,升修撰。累遷翰林待制,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鞫獄明敏。英宗至治間,召爲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泰定帝時,召拜翰林侍講學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均以疾辭。爲人內嚴而外恕,家貧而行廉。有後人所輯《巴西集》。 ► 1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