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首贈張漢臣遊金陵

· 劉詵
古桐蘊至理,出陽或施陰。 和爲祥鳳鳴,悲作離鵠吟。 高寄周孔思,清寫夷齊心。 子期不可鑄,空有千黃金。 天高九州曠,百世無知音。 夢騎白麒麟,振衣蓬萊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古桐:古代的桐木,常用來製作樂器,如琴。
  • 至理:深奧的道理或真理。
  • 出陽或施陰:指桐木的音色可以表現出陽光般的明朗,也可以表現出陰柔的深沉。
  • 和爲祥鳳鳴:和諧的音調如同吉祥的鳳凰鳴叫。
  • 悲作離鵠吟:悲傷的音調如同離羣的鵠鳥吟唱。
  • 周孔思:指周公和孔子的思想。
  • 夷齊心:指古代賢人伯夷和叔齊的清高之心。
  • 子期:指古代傳說中的音樂家子期,此處比喻知音難尋。
  • :鑄造,比喻製造或塑造。
  • 千黃金:比喻極高的價值。
  • 九州:古代中國分爲九州,此處泛指天下。
  • 蓬萊岑:神話中的仙山蓬萊,岑指小而高的山,此處比喻高遠的地方。

翻譯

古老的桐木蘊含着深奧的道理,它的音色既能表現出陽光般的明朗,也能表現出陰柔的深沉。和諧的音調如同吉祥的鳳凰鳴叫,悲傷的音調如同離羣的鵠鳥吟唱。它高遠地寄託着周公和孔子的思想,清澈地表達着伯夷和叔齊的清高之心。但像子期這樣的知音卻難以再造,空有千兩黃金也難尋。天空高遠,九州之地顯得空曠,百世之間也難尋知音。夢中騎着白色的麒麟,振衣於神話中的仙山蓬萊之巔。

賞析

這首詩通過古桐的音色變化,表達了詩人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託。詩中,「古桐」不僅是樂器的象徵,更是深奧道理的載體。詩人通過對「陽」與「陰」、「祥鳳鳴」與「離鵠吟」的對比,展現了音樂的多變與深邃。後半部分,詩人借「周孔思」與「夷齊心」表達了對古代聖賢思想的嚮往,同時「子期不可鑄」一句,深刻反映了知音難尋的孤獨感。最後,詩人以「夢騎白麒麟,振衣蓬萊岑」作結,展現了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超脫。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語言凝練,表達了詩人對音樂、對人生、對理想的深刻感悟。

劉詵

元吉安廬陵人,字桂翁,號桂隱。性穎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後以師道自居,教學有法。江南行御史臺屢以遺逸薦,皆不報。爲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於門。卒私諡文敏。有《桂隱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