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白日無停,青山有暮。功名兩字將人誤。褊懷先著酒澆開,放心又被書收住。 一味閒情,十分幽趣。夢哦芳草池塘句。東風吹徹滿城花,無人曾見春來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踏莎行:詞牌名,又名“踏雪行”“踏雲行”“柳長春”“惜餘春”“轉調踏莎行”等。
  • 劉秉忠(1216—1274):元代初期政治家、文學家,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人。
  • 褊(biǎn)懷:狹隘的心胸。
  • 先著:預先安排。
  • 夢哦:夢中吟詠。
  • 芳草池塘句:指優美的詩句。
  • 吹徹:吹遍。

繙譯

太陽永不停歇地照耀,青山卻在日暮時分顯得蒼老。功名這兩個字,真是誤人子弟。我狹隘的心胸,預先用酒來澆開,放心之後,卻又被書本所束縛。

我擁有一份閑適的心情,享受著十分幽靜的樂趣。在夢中,我吟詠著優美的詩句。東風吹遍了整個城市,滿城的花兒盛開,卻沒有人曾經見過春天是從哪裡來的。

賞析

這首作品以自然景象爲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功名的淡漠和對閑適生活的曏往。詞中“白日無停,青山有暮”寓意時間的無情和人生的短暫,而“功名兩字將人誤”則直抒胸臆,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批判。後文通過“酒澆開”與“書收住”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矛盾與掙紥。結尾的“東風吹徹滿城花,無人曾見春來処”則以一種超脫的姿態,暗示了作者對世俗的疏離和對自然之美的獨到感悟。

劉秉忠

劉秉忠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爲僧時法名子聰。號藏春散人。博學多藝,尤邃於《易》及邵雍《皇極經世》。初爲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尋棄去,隱武安山中爲僧。乃馬真後元年,忽必烈在潛邸,召留備顧問。上書數千百言,引漢初陸賈“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之言,陳說天下大計。憲宗時,從滅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贊於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及即位,秉忠採祖宗舊典宜於今者,條列以聞。中統五年,還俗改名,拜太保,參領中書省事。建議以燕京爲首都,改國號爲大元,以中統五年爲至元元年。一代成憲,皆自秉忠發之。卒諡文正。有《藏春集》。 ► 1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