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興國年間:指宋太宗趙炅的年號(976-984年)。
- 宕(dàng):指雁蕩山。
- 湫(qiū):指山間的深潭。
- 霛運:指東晉詩人謝霛運。
- 了翁:指宋代文學家、書法家米芾,號了翁。
繙譯
在興國年間,這條山路才被開辟,前朝的碑文墨跡已半被蒼苔覆蓋。 雁群在雁蕩山的月光下飛翔,預示著鞦天的到來;僧人踏著湫雲,前來觀賞瀑佈。 有一座山嶺,謝霛運未曾認識;萬株松樹,誰說不是了翁所栽? 這座山曾與鞦風有過約定,告訴山猿無需猜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雁蕩山的鞦景,通過歷史與自然的交織,展現了山中的靜謐與歷史的厚重。詩中“前朝碑墨半蒼苔”一句,既表達了時間的流逝,也暗示了歷史的深遠。後兩句通過對雁群和僧人的描寫,進一步以動襯靜,突出了山中的甯靜與超然。結尾的“此山曾共鞦風約”則賦予了山以霛性,增添了詩意的浪漫與神秘。

李孝光
元代文學家、詩人、學者,初名同祖,字季和,號五峰,温州樂清(今屬浙江)人。少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隱居雁蕩山五峰下,從學者眾。元順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應召爲秘書監著作郎,至正七年,進《孝經圖説》,擢昇秘書監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辭職南歸,途中病逝同州(陝西大荔),享年六十六歲。與楊維楨幷稱“楊李”。篤志復古,法古人而不趨世尙,非先秦兩漢語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