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懷山中友人

· 李裕
煙消天末夜膧朧,溶漾銀河望欲空。 長憶山中共明月,獨憐都下見秋風。 羽林警衛紛如織,龍虎公屯勢更雄。 遠客不眠愁欲絕,起看鳷鵲露光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膧朧(tóng lóng):朦朧,模糊不清的樣子。
  • 溶漾:水波盪漾的樣子。
  • 銀河:天河,夜空中由無數星星組成的帶狀星羣。
  • 羽林:古代皇帝的禁衛軍。
  • 龍虎:比喻勇猛的軍隊或英雄人物。
  • 鳷鵲(zhī què):傳說中的鳥名,這裏可能指喜鵲。

翻譯

煙霧消散,夜空朦朧,銀河波光盪漾,彷彿望向無盡的虛空。我長久地回憶起與山中友人共賞明月的時光,獨自在這裏感受到秋風的淒涼。禁衛軍如織,勇猛的軍隊氣勢更加雄壯。遠方的客人無法入眠,憂愁至極,起身在露水中仰望星空,尋找那傳說中的鳷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八月十五夜的景象,通過對銀河、明月、秋風等自然元素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深切懷念和對都城生活的孤獨感受。詩中「長憶山中共明月,獨憐都下見秋風」一句,巧妙地將山中的寧靜與都城的喧囂對比,突出了詩人的情感落差。結尾的「遠客不眠愁欲絕,起看鳷鵲露光中」則進一步以夜景和傳說中的鳥名,加深了詩人的孤獨和憂愁,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知。

李裕

元婺州東陽人,字公饒。文宗至順元年進士。少從許謙學,撰《至治聖德頌》。英宗召見,令宿衛禁中。文宗時授承事郎,同知汴梁路陳州事,有惠政。改道州路總管府推官,時裕已卒一月。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