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宋編修顯夫南陌詩四十韻

· 李裕
麗質過邯鄲,春風直幾錢。 送情憐眼豔,凝佇覺身偏。 霞澹斜侵雁,雲輕巧襯蟬。 芳金搖翠勒,暖玉藉絨韉。 臉媚風初信,眉彎月未弦。 綠深芳草雨,紅綻碧桃天。 卻扇羞花落,褰裳妒酒翻。 關心時淺笑,憶別自微言。 絛脫濃香暖,巾纓膩粉斑。 幽期只窨約,私語每防閒。 田木須連理,吳梅易引涎。 襦長腰並柳,襪小步移蓮。 枕障薰瀋水,屏圍畫遠山。 體輕嫌蔽膝,指嫩瑩彄環。 悵蕩元非醉,朦騰不爲眠。 繡盤花猗儺,錦就字洄聯。 鎖合沈魚夕,箏閒少雁寒。 美人何杳杳,良夜獨漫漫。 乍見都疑夢,相逢信契仙。 憐才多婉娩,倚態轉翩妍。 璧月紅窗外,銀河碧樹邊。 幔輕雲影動,簾靜浪紋懸。 裙薄綃長皺,裀重錦未蔫。 妝臺宜向日,舞袖欲隨煙。 雞舌遙聞韻,猩脣厭授餐。 深衣留唾碧,系帛表心丹。 只憶愁腸斷,寧知別緒牽。 寶釵分鳳翼,鈿合寄龍團。 紅豆膏凝篋,文鵷繡作繁。 悽迷千日酒,惆悵五雲軒。 楚女窺牆日,文園病渴年。 合歡連組帶,解佩雜芳荃。 纓斷風前燭,香偷別後筵。 額黃紅粉澹,淚顆紺珠鮮。 苔跡和塵印,花陰帶露穿。 時時傷往事,故故寄新篇。 人去愁千疊,心傷恨萬端。 蝶晴隨絮遠,鶯曉怨春殘。 夢好心多感,情深意已傳。 蘼蕪空滿地,欲贈思依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麗質:美麗的容貌。
  • 凝佇:凝視站立。
  • 霞澹:淡霞。
  • 翠勒:翠色的馬勒。
  • 暖玉:溫暖的玉石,比喻女子的手。
  • 褰裳:提起衣裙。
  • 絛脫:絲帶脫落。
  • 幽期:祕密的約會。
  • 窨約:暗中約定。
  • 吳梅:吳地的梅花。
  • 引涎:引起口水,比喻引起慾望。
  • 步移蓮:形容女子步態輕盈。
  • 薰瀋水:薰香沉水。
  • 屏圍:屏風圍繞。
  • 蔽膝:遮蓋膝蓋的衣物。
  • 朦騰:朦朧不清。
  • 猗儺:輕盈柔美的樣子。
  • 鎖合:鎖住。
  • 繡盤花:繡有花的盤子。
  • 錦就字:錦上添花。
  • 乍見:初見。
  • 信契仙:相信是仙人。
  • 璧月:圓月。
  • 猩唇:猩紅色的唇。
  • 深衣:長衣。
  • 系帛:系在帛上的信物。
  • 鈿合:鑲嵌金花的首飾盒。
  • 文鵷:文鳥。
  • 悽迷:迷茫淒涼。
  • 五雲軒:五彩雲車,指仙境。
  • 楚女:楚地的女子。
  • 窺牆:偷看。
  • 文園病渴:文人因思念而病。
  • 合歡:歡樂。
  • 解佩:解下佩飾。
  • 額黃:額頭的黃色裝飾。
  • 紺珠:深藍色的珠子。
  • 蘼蕪:一種草。

翻譯

美麗的容顏超越了邯鄲的美人,春風的價值又值幾何? 送出的情感充滿了眼眸的豔麗,凝視時感到身體的傾斜。 淡霞斜斜地映在雁羣上,雲朵輕盈地襯着蟬鳴。 芳香的金屬搖動着翠色的馬勒,溫暖的玉手搭在絨布的鞍墊上。 臉龐嬌媚如風初起,眉彎如未滿的月亮。 綠草深沉在雨中,紅花綻放在碧桃的天空。 卻扇時羞澀如花落,提起衣裙嫉妒酒的翻涌。 關心時淺淺一笑,回憶別離時自言自語。 絲帶脫落帶着濃郁的香氣,頭巾和纓子上沾滿了細膩的粉末。 祕密的約會只有暗中約定,私語時總是防備着被發現。 田間的樹木應該長成連理,吳地的梅花容易引起慾望。 衣襦長如腰間的柳枝,襪子小巧如步履中的蓮花。 枕邊薰着沉水香,屏風圍繞着遠山的畫。 身體輕盈嫌蔽膝,手指嫩滑如瑩彄環。 悵然若失並非醉酒,朦朧不清並非未眠。 繡盤上的花輕盈柔美,錦上的字迴環連綿。 鎖合的沉魚在夕陽下,閒散的箏聲缺少雁的寒意。 美人何在遙遠,良夜獨自漫長。 初見時都以爲是夢,相逢時確信是仙人。 憐愛才華多婉轉,倚靠姿態更翩翩。 紅窗外的圓月,碧樹邊的銀河。 輕雲影動在幔帳上,靜浪紋懸在簾幕間。 裙薄綃長皺,錦未蔫重裀。 妝臺宜向日,舞袖欲隨煙。 雞舌香遙聞其韻,猩紅唇厭倦授餐。 深衣留有唾沫的碧色,系在帛上的表心丹。 只憶愁腸斷,寧知別緒牽。 寶釵分鳳翼,鈿合寄龍團。 紅豆膏凝在箱中,文鳥繡成繁複。 迷茫淒涼的千日酒,惆悵的五彩雲車。 楚女偷看牆日,文園因思念而病。 合歡連着組帶,解下佩飾雜着芳荃。 纓斷風前燭,香偷別後筵。 額黃紅粉淡,淚顆深藍珠鮮。 苔跡和塵印,花陰帶露穿。 時時傷往事,故故寄新篇。 人去愁千疊,心傷恨萬端。 蝶晴隨絮遠,鶯曉怨春殘。 夢好心多感,情深意已傳。 蘼蕪空滿地,欲贈思依然。

賞析

這首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位美麗女子的形象和她與情人之間的深情。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徵,如「霞澹斜侵雁」、「雲輕巧襯蟬」等,展現了女子如夢如幻的美貌和情感的複雜多變。通過對女子服飾、姿態、情感的細緻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讚美和對愛情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李裕

元婺州東陽人,字公饒。文宗至順元年進士。少從許謙學,撰《至治聖德頌》。英宗召見,令宿衛禁中。文宗時授承事郎,同知汴梁路陳州事,有惠政。改道州路總管府推官,時裕已卒一月。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