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曠達:心胸開闊,不拘小節。
- 惠施:戰國時期著名的辯士,善於辯論。
- 辨囿:辯論的園地,指辯論的範圍或領域。
- 芒渺:模糊不清,難以捉摸。
- 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或遊蕩。
- 斯人:這個人,指莊子。
翻譯
莊子本性曠達,惠施也以辯論著稱。 他們的辯論領域深邃而模糊,魚兒在其中自由快樂地遊蕩。 既不是魚也不是我,這其中的意義多麼深遠。 莊子這樣的人已經不在了,千百年後只剩下空蕩蕩的梁木。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莊子和惠施的描述,展現了他們辯論的深邃與自由。詩中「非魚復非我」一句,巧妙地引用了莊子與惠施關於「魚樂」的著名辯論,表達了對於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最後兩句則抒發了對莊子逝去後的感慨,以及對那個時代智慧的懷念。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古代智者的敬仰和對人生哲理的探索。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
區大相的其他作品
- 《 經越井岡尋黎惟敬祕書舊隱 》 —— [ 明 ] 區大相
- 《 虔州西津橋作 》 —— [ 明 ] 區大相
- 《 瀛海長春歌爲憲副劉翁作翁家瀛海以元日生時夫婦皆壽八十餘長子禮部侍郎次子副都御史故並侈其家 》 —— [ 明 ] 區大相
- 《 題寶林寺賓上人蘭若 》 —— [ 明 ] 區大相
- 《 正月十六日雙壽歌 》 —— [ 明 ] 區大相
- 《 九月八日何太守樑節推邀遊合江亭 》 —— [ 明 ] 區大相
- 《 再宿溪上樓三兄讀書處 》 —— [ 明 ] 區大相
- 《 瑞兒初見雪能爲詩喜示 》 —— [ 明 ] 區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