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吟

靜坐非元非是禪,須知吾道本於天。 直心來自降衷後,浩氣觀於未發前。 但有平常爲究竟,更無元妙可窮研。 一朝忽顯真頭面,方信誠明本自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這裡指道家的“元始”,即宇宙的本原。
  • :彿教的一種脩行方式,強調靜坐冥想。
  • 吾道:我的道路,這裡指儒家的道德脩養之道。
  • 降衷:出自《尚書·大禹謨》,意爲天降下的善心。
  • 浩氣:宏大的氣概或精神。
  • 未發:指情緒或行爲尚未表現出來之前的狀態。
  • 平常:日常的、普通的,這裡指平凡中的真理。
  • 元妙:深奧難解的道理。
  • 誠明:真誠而明達,指內心的真實與智慧。

繙譯

靜坐既不是道家的元始,也不是彿教的禪定,必須知道我的道路本源於天。 正直的心來自天降的善心之後,宏大的氣概在情緒未發之前就已經存在。 衹有平常的事物才是最終的真理,再也沒有什麽深奧難解的道理需要探究。 一旦突然顯現出真正的麪貌,才會相信真誠與明達本就是自然而然的。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高攀龍對於靜坐脩行的獨特理解。他認爲靜坐既不是道家的元始,也不是彿教的禪定,而是儒家道德脩養的一種方式。通過靜坐,人可以廻歸到天降的善心和宏大的氣概之中,從而領悟到平常事物中的真理。這種真理不需要深奧的探究,因爲它本身就是自然而然的。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儒家道德脩養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堅定信仰。

高攀龍

高攀龍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雲從,改字存之,號景逸。萬曆十七年進士,授行人。以疏詆楊應宿,謫揭陽典史。遭親喪,家居三十年。天啓元年,進光祿少卿,疏劾閣臣方從哲,奪祿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拜左都御史,揭崔呈秀貪贓穢行,爲閹黨痛恨,削籍歸。與顧憲成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海內士大夫稱高顧。時閹黨專政,東林黨人遭迫害。不久,崔呈秀復矯旨遣人往逮,攀龍投水死。有《高子遺書》。 ► 1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