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叉魚亭

昌黎曾此賦叉魚,披棘尋碑考郡圖。 重築草亭存古意,雙浮畫舫仿西湖。 激輪爲磨供官費,隔水分塘笑我愚。 寄語後來賢太守,相承無似此慵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昌黎:指韓愈,唐代文學家,因其祖籍昌黎,故稱。
  • :指創作詩文。
  • 披棘:撥開荊棘,比喻克服困難。
  • 郡圖:郡縣的圖籍,指地方誌書。
  • 草亭:簡陋的小亭子。
  • 古意:古代的風格或意境。
  • 雙浮畫舫:雙層的畫舫,一種裝飾華麗的船。
  • 激輪爲磨:利用水力驅動輪子來磨糧食。
  • 官費:官方的費用。
  • 隔水分塘:指水塘被隔開,不能流通。
  • 寄語:傳話,轉告。
  • 賢太守:對地方長官的尊稱。
  • 相承:繼承,沿襲。
  • 慵迂:懶惰而迂腐。

翻譯

昌黎的韓愈曾在這裏寫下了叉魚的詩篇,我撥開荊棘尋找古碑,查閱郡縣的圖籍。重新建造了一個草亭,保留了古代的風味,兩艘雙層的畫舫模仿了西湖的美景。利用水力驅動輪子來磨糧食,以供官方使用,而水塘被隔開,我只能自嘲愚笨。我傳話給後來的賢明太守,希望他們不要像我這樣懶惰而迂腐。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作者在叉魚亭的所見所感,表達了對古代文化的追尋和對現狀的自嘲。詩中「披棘尋碑考郡圖」展現了作者對歷史的尊重和探索,而「重築草亭存古意」則體現了對古風的珍視。後兩句則透露出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自我調侃,同時也寄望於後來的官員能夠有所作爲,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作者的學識和情懷,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

王都中

元福寧人,字元俞,自號本齋。世祖時以父蔭,年十七即特授少中大夫、平江路總管府治中。僚吏以其年少而易之。殆都中遇事剖析中肯入理,皆不敢欺。後歷仕四十餘年,多有善政。累官至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有詩集。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