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東山寺

古寺岧嶢隱翠微,鬆陰行盡見朱扉。 巖花識面遠迎笑,野鳥忘機近不飛。 相國書堂今寂寂,山僧法座久巍巍。 憑闌欲問當時事,白鷺無言立釣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岧嶢(tiáo yáo):形容山勢高峻。
  • 翠微:山腰青翠幽深處,泛指青山。
  • 朱扉:紅色的門。
  • 忘機:道家語,意指消除機巧之心,常用來指甘於淡泊,與世無爭。
  • 相國:古代官名,相當於宰相。
  • 法座:佛教中指高僧講經說法的座位。
  • 巍巍:高大壯觀的樣子。
  • 憑闌:倚着欄杆。
  • 釣磯:可供垂釣的水邊岩石。

翻譯

古老的寺廟高聳入雲,隱藏在青翠的山腰深處,沿着松樹的陰影行走直至盡頭,便可見到那紅色的門扉。岩石上的花朵似乎認識來客,遠遠地迎着笑臉,野鳥因無機心而親近,近在咫尺卻不飛走。宰相的學堂如今已寂靜無聲,而山中僧人的法座卻依舊莊嚴高聳。倚着欄杆想要詢問當年的故事,但白鷺默默無言,只是靜靜地站在釣魚的岩石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古寺靜謐的景象,通過高聳的寺廟、青翠的山色、迎人的巖花和親近的野鳥,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相國書堂今寂寂,山僧法座久巍巍」一句,對比了塵世的變遷與佛門的恆常,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感慨。結尾「憑闌欲問當時事,白鷺無言立釣磯」則以白鷺的無言,象徵了歷史的沉默和人事的滄桑,引人深思。

王都中

元福寧人,字元俞,自號本齋。世祖時以父蔭,年十七即特授少中大夫、平江路總管府治中。僚吏以其年少而易之。殆都中遇事剖析中肯入理,皆不敢欺。後歷仕四十餘年,多有善政。累官至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有詩集。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