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船二詠篷

· 王惲
尺簀編黃蘆,節□數須只。 長短隨所宜,張弛易爲摘。 一傍系腳索,若網綱總緝。 北人布爲帆,南俗篷以荻。 舟師貪重載,高掛借風力。 順流與溯波,巨鷁添羽翮。 望從遠浦來,一片雲影黑。 亂衝渚煙開,重帶江雨溼。 百里不終朝,用舍從順適。 夕陽見晚泊,堆疊紛襞積。 水雖物善利,其助乃爾益。
拼音

所属合集

#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尺簀(chǐ zhé):用竹片或蘆葦編成的席子。
  • 黃蘆:黃色的蘆葦。
  • 節□:此處可能指的是蘆葦的節。
  • 數須只:數目不多。
  • 張弛:緊張與放鬆。
  • :選擇。
  • 系腳索:綁腳的繩索。
  • 綱總緝:總繩,指主要的繩索。
  • (dí):一種類似蘆葦的植物。
  • 舟師:船伕。
  • 重載:沉重的貨物。
  • 借風力:利用風力。
  • 溯波:逆流而上。
  • 巨鷁(jù yì):大鳥,比喻船隻。
  • 羽翮(yǔ hé):羽毛,這裏比喻船帆。
  • 渚煙:水邊升起的煙霧。
  • 江雨溼:被江雨打溼。
  • 用舍從順適:隨遇而安,順應自然。
  • 晚泊:傍晚停泊。
  • 襞積(bì jī):堆積。
  • 善利:善於利用。
  • 乃爾益:如此有益。

翻譯

用尺簀編成的黃蘆蓆,節數不多。長短根據需要而定,緊張與放鬆容易選擇。旁邊繫着腳索,像網的總繩一樣重要。北方人用布做帆,南方人則用荻做篷。船伕爲了貪圖重載,高高掛起帆,借風力前行。順流而下或逆流而上,大船如同添了羽翼。從遠處看,它像一片黑雲影般駛來。亂衝開水邊的煙霧,又帶着江雨的溼潤。百里行程不用一個早晨,用舍從順適,順應自然。夕陽下見到傍晚的停泊,船隻堆積如山。水雖然善於利用,但它的幫助更是如此有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江船上的生活場景,通過對船篷、帆布的製作和使用的描述,展現了南北船隻的不同特色。詩中「舟師貪重載,高掛借風力」生動表現了船伕利用風力航行的情景,而「亂衝渚煙開,重帶江雨溼」則形象地描繪了船隻穿越煙霧和雨水的畫面。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江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讚美。

王惲

王惲

元衛州汲縣人,字仲謀。世祖中統元年爲左丞姚樞徵,爲詳議官。至京師,上書論時政,擢中書省詳定官。累遷爲中書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錢穀,擢材能,議典禮,考制度,爲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臺,首拜監察御史。後出爲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見世祖於柳林宮,上萬言書,極陳時政,授翰林學士。成宗即位,加通議大夫,知制誥,參與修國史,奉旨纂修《世祖實錄》。惲師從元好問,好學善爲文,也能詩詞。有《秋澗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