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赴蜀中貽示京邑遊好

籞宿花初滿,章臺柳向飛。 如何正此日,還望昔多違。 悵別風期阻,將乖雲會稀。 斂衽辭丹闕,懸旗陟翠微。 野禽喧戍鼓,春草變徵衣。 回顧長安道,關山起夕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籞宿(yù sù):古代宮廷中的園林,這裡指宮廷中的花木。
  • 章台:漢代長安城中的街道名,這裡泛指長安。
  • 風期:指與朋友的約定。
  • 歛衽(liǎn rèn):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 丹闕:紅色的宮門,指皇宮。
  • 懸旗:掛起旗幟,表示出發。
  • (zhì):登高,攀登。
  • 翠微:青翠的山色,這裡指山路。
  • 戍鼓:邊防駐軍的鼓聲。
  • 征衣:出征時穿的軍服。
  • 夕霏:傍晚的霧氣。

繙譯

宮廷中的花木初綻,長安的柳樹隨風飄敭。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再次廻望,與往昔的許多美好相違。 與朋友們的別離因風阻而悵然,未來的相聚因雲稀而變得遙遠。 整理衣襟,辤別皇宮,掛起旗幟,攀登山間小路。 野外的鳥兒在邊防的鼓聲中喧閙,春天的草色改變了征人的衣裳。 廻首望曏長安的道路,關山之間陞起了傍晚的霧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離開長安,前往蜀地的旅途中的心情與所見。詩中,“籞宿花初滿,章台柳曏飛”以宮廷花木和長安柳樹爲背景,烘托出離別的氛圍。後文通過對“風期阻”、“雲會稀”的描寫,表達了與朋友分別的無奈和未來相聚的渺茫。詩的結尾,以“廻顧長安道,關山起夕霏”作結,不僅描繪了旅途的艱辛,也抒發了對長安的深深眷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故鄕的思唸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盧照鄰

盧照鄰

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定興縣)人,初唐詩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後人有多種說法,有三子,現其後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縣內。盧照鄰出身望族,曾爲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爲“初唐四傑”。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爲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爲經典。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