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郎中還蜀歌
秦家御史漢家郎,親專兩印徵殊方。
功成走馬朝天子,伏檻論邊若流水。
曉離仙署趨紫微,夜接高儒讀青史。
瀘南五將望君還,願以天書示百蠻。
曲棧重江初過雨,前旌後騎不同山。
迎車拜舞多耆老,舊卒新營遍青草。
塞口雲生火候遲,煙中鶴唳軍行早。
黃花川下水交橫,遠映孤霞蜀國晴。
邛竹筍長椒瘴起,荔枝花發杜鵑鳴。
回首岷峨半天黑,傳觴接膝何由得。
空令豪士仰威名,無復貧交恃顏色。
垂楊不動雨紛紛,錦帳胡瓶爭送君。
須臾醉起簫笳發,空見紅旌入白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郎中:古代官名。
- 殊方:遠方,異域。
- 伏檻:靠着欄杆。
- 趨紫微:指向朝廷。
- 瀘南:瀘水之南。
- 耆老:老年人。
- 邛(qióng)竹:一種竹子。
- 椒瘴:因椒的香氣而產生的瘴氣。
-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
翻譯
秦地御史漢家郎官,親自執掌兩方官印去征討遠方。功業成就後騎馬入朝見天子,靠着欄杆談論邊疆之事如流水般順暢。清晨離開仙署奔赴朝廷,夜晚與大儒相接讀青史。瀘水之南的五位將領盼望你歸來,希望用天子詔書讓衆蠻夷知曉。曲折的棧道重疊的江水剛經歷過雨,前面的旗幟後面的車馬在不同的山中。迎接的車子行拜舞之禮的多是老年人,舊的士卒新的營寨遍佈青草。邊塞山口雲起做飯生火都晚了,煙霧中仙鶴鳴叫軍隊已很早前行。黃花川下水流交錯縱橫,遠遠映照孤獨的晚霞和蜀國的晴天。邛地竹筍生長時椒瘴興起,荔枝花開時杜鵑鳴叫。回頭看岷山和峨眉山已半是天黑,傳杯接膝歡快暢飲又怎麼能夠實現。只能讓豪傑之士仰慕那威名,不再有貧寒朋友依靠你改變命運。垂楊一動不動雨紛紛灑落,華麗的帷帳和胡瓶爭相送你。不一會兒醉意起來簫笳聲響起,只看見紅色的旌旗進入白雲之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張郎中還蜀的情景。詩中先寫了張郎中的功績和地位,如「功成走馬朝天子」等,展現了他的卓越才能和榮耀歸來。接着描述了他返程路上的景象,包括路途的艱險、人們的迎接等,「曲棧重江初過雨」等句使畫面富有層次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如「黃花川下水交橫」等,增添了詩歌的意境和美感。詩中還流露出對張郎中離開後的感慨和對過去情誼的懷念。整體上,這首詩氣勢豪邁,情景交融,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友人的祝福與不捨之情。

盧綸
盧綸,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王縉薦爲集賢學士,祕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爲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爲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 341篇诗文
盧綸的其他作品
- 《 虢州逢侯釗同尋南觀因贈別 》 —— [ 唐 ] 盧綸
- 《 送從叔程歸西川幕 》 —— [ 唐 ] 盧綸
- 《 與從弟瑾同下第後出關言別 》 —— [ 唐 ] 盧綸
- 《 夜中得循州趙司馬侍郎書因寄回使 》 —— [ 唐 ] 盧綸
- 《 冬夜贈別友人 》 —— [ 唐 ] 盧綸
- 《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書李舍人中書寓直春夜對月見寄 》 —— [ 唐 ] 盧綸
- 《 出山逢耿湋 》 —— [ 唐 ] 盧綸
- 《 送渭南崔少府歸徐郎中幕 》 —— [ 唐 ] 盧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