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
序
在唐代,觀賞牡丹成爲富貴人家的一種習俗。據李肇《唐國史補》記載:「京城貴遊尙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爲恥。」中唐詩人劉禹錫也有詩爲證:「唯有牡丹眞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賞牡丹》)。
當時,牡丹價格十分昂貴,竟至「一本有直數萬者」。(亦見《唐國史補》)牡丹中又以大紅大紫爲貴,白色牡丹不受重視。裴潾這首詩的前兩句便形象而槪括地寫出了唐代的這種風習。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唐代京城長安有一條朱雀門大街橫貫南北,將長安分爲東西兩半。街西屬長安縣,那裏有許多私人名園。每到牡丹盛開季節,但見車水馬龍,觀者如堵,遊人如雲。選擇「長安」、「街西」作爲描寫牡丹的背景,自然最爲典型。作者描寫牡丹花開時的盛景,衹用「春殘」二字點出季節,因爲牡丹盛開恰在春暮。作者沒有對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點染,單從「豪貴」對她的態度著筆。豪貴們耽於逸樂,「無日不看花」,桃杏方盡,牡丹又開,正値暮春三月,爲「惜春殘」,更是對牡丹趨之若鶩。以爭賞之眾,襯花開之盛,「惜春殘」一筆确實收到了比描寫繁花似錦更好的藝術效果。
以上使用側面描寫,著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貴。看似與題目無關,實則爲後面展開對白牡丹的描寫作了有力的鋪墊。「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一箇「別」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玉盤,冷露,月白,風清,再加上寂靜無人的空園,與上聯描寫的情景形成極其鮮明的對比。對白牡丹的形象刻劃雖衹是略加點染,但顯然傾注了作者滿心的愛悅和同情。「玉盤」,形容盛開的白牡丹,生動貼切。月夜的襯託和冷露的點綴,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豐滿。作者正是通過對紫牡丹和白牡丹這一動一靜、一熱一冷的對照描寫,不加一句褒貶,不作任何説明,而寓意自顯。爲豪貴所爭賞的紫牡丹盡管名貴卻顯得庸俗,相反,無人看的白牡丹卻超塵脫俗,幽雅高尙,給人以冰清玉潔之感。詩人對白牡丹的贊美和對它處境的同情,寄託了對人生的感慨。末句「無人起就月中看」之「無人」,承上面豪貴而言,豪貴爭賞紫牡丹,而「無人」看裴給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給事之高潔,朝中竟無人賞識。詩題中特別點出「裴給事宅」,便是含蓄地點出這層意思。短短的一首七絶可謂含意豐富,旨趣遙深。可以説,在姹紫嫣紅的牡丹詩群裏,這首詩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帶露的白牡丹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長安:唐朝的都城,今陝西西安。
- 豪貴:指有權有勢的人。
- 春殘:春天即將結束。
- 爭玩:爭相觀賞。
- 街西:長安城的一個區域。
- 紫牡丹:一種顏色爲紫色的牡丹花。
- 玉盤:比喻白牡丹的花瓣,形狀像盤子。
- 承露:承接露水。
- 無人起就:沒有人起身去。
- 月中看:在月光下觀賞。
翻譯
長安的有錢有勢的人捨不得春天的結束,爭相在街西觀賞紫色的牡丹。 而另一邊,有一朵白牡丹像玉盤一樣承接冷露,卻沒有人起身在月光下去欣賞它。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長安豪貴爭相觀賞紫牡丹和無人問津的白牡丹,表達了詩人對白牡丹孤寂、高潔之美的讚美。紫牡丹雖然受到人們的追捧,但白牡丹在月光下的靜謐與純潔,更顯其超凡脫俗。詩中「玉盤承露冷」一句,形象地描繪了白牡丹的清冷與高潔,而「無人起就月中看」則透露出詩人對這種被忽視的美感的惋惜。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獨特感悟和對世俗的淡漠態度。

盧綸
盧綸,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王縉薦爲集賢學士,祕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爲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爲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 341篇诗文
盧綸的其他作品
- 《 倫開府席上賦得詠美人名解愁 》 —— [ 唐 ] 盧綸
- 《 敬詶大府二十四舅覽詩卷因以見示 》 —— [ 唐 ] 盧綸
- 《 王評事駙馬花燭詩 其二 》 —— [ 唐 ] 盧綸
- 《 詶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見寄 》 —— [ 唐 ] 盧綸
- 《 寄贈暢當山居 》 —— [ 唐 ] 盧綸
- 《 送夔州班使君 》 —— [ 唐 ] 盧綸
- 《 奉和李舍人昆季詠玫瑰花寄贈徐侍郎 》 —— [ 唐 ] 盧綸
- 《 秋夜同暢當宿潭上西亭 》 —— [ 唐 ] 盧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