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荊州途次南陽贈何明府
千里獨遊日,有懷誰與同。
言過細陽令,一遇郎陵公。
清節邁多士,斯文傳古風。
閭閻知俗變,原野識年豐。
吾道方在此,前程殊未窮。
江天經峴北,客思滿巴東。
夢渚夕愁遠,山丘晴望通。
應嗟出處異,流蕩楚雲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適荊州途次南陽贈何明府:適,前往;荊州,今湖北一帶;途次,途中停畱;南陽,地名;何明府,何姓的官員。
- 皇甫冉:唐代詩人。
- 細陽令:細陽,地名;令,縣令。
- 郎陵公:郎陵,地名;公,對官員的尊稱。
- 清節:清高的節操。
- 閭閻:lǘ yán,指民間。
- 夢渚:夢中的水邊。
- 山丘:山嶺。
- 出処:出仕與隱居。
- 流蕩:漂泊不定。
繙譯
千裡獨行之日,心中有所懷想,卻無人能共。 曾經過細陽,遇見郎陵的官員。 他們清高的節操超越衆人,傳承著古時的文風。 民間的習俗我已知曉,原野的豐收我也目睹。 我的道路正由此開始,前程似乎無限。 江天經過峴北,旅客的思緒遍佈巴東。 夢中的水邊傍晚愁緒遙遠,山嶺晴朗時望去通達。 應該感歎出仕與隱居的不同,我在楚地的雲中漂泊不定。
賞析
這首詩是皇甫冉在前往荊州的途中,經過南陽時贈給何明府的作品。詩中表達了詩人獨自行走千裡,心中有所懷想卻無人分享的孤寂感。詩人通過對細陽令和郎陵公的描述,贊美了他們的清高節操和傳承古風的文採。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民間習俗和原野豐收的觀察與感悟。詩的最後,詩人感歎自己的漂泊不定,以及出仕與隱居之間的差異,流露出一種對未來的期待與迷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