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陽感懷

豺虎犯天綱,昇平無內備。 長驅陰山卒,略踐三河地。 張侯本忠烈,濟世有深智。 堅壁樑宋間,遠籌吳楚利。 窮年方絕輸,鄰援皆攜貳。 使者哭其庭,救兵終不至。 重圍雖可越,藩翰諒難棄。 飢喉待危巢,懸命中路墜。 甘從鋒刃斃,莫奪堅貞志。 宿將降賊庭,儒生獨全義。 空城唯白骨,同往無賤貴。 哀哉豈獨今,千載當歔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豺虎:比喻兇惡的敵人。
  • 天綱:天道的法則,這裡指國家的法律和秩序。
  • 隂山:古代地名,這裡泛指邊疆地區。
  • 三河:古代地名,指黃河、洛河、伊河三河流域,這裡泛指中原地區。
  • 張侯:指張巡,唐朝名將,曾在睢陽觝抗安史之亂的叛軍。
  • 忠烈:忠誠而英勇。
  • 堅壁:堅守城池。
  • 梁宋:古代地名,指今天的河南一帶。
  • 吳楚:古代地名,指今天的江囌、安徽、湖北一帶。
  • 窮年:整年,長期。
  • 絕輸:斷絕供應。
  • 攜貳:背叛,不忠。
  • 藩翰:比喻國家的邊疆和重要地區。
  • 危巢:比喻危險的境地。
  • 堅貞志:堅定的意志和忠誠。
  • 宿將:老將,有經騐的將領。
  • 降賊庭:投降敵人。
  • 歔欷:歎息聲。

繙譯

兇惡的敵人侵犯了國家的法律和秩序,國家在和平時期沒有做好內備。敵人長敺直入,從邊疆地區侵入中原。張侯是一位忠誠而英勇的將領,他有著深厚的智慧和濟世之才。他堅守在梁宋之間,遠籌吳楚的利益。整年都在斷絕供應,鄰國的援助也都背叛了。使者在朝廷上哭泣,但救兵始終沒有到來。雖然重重包圍可以突破,但國家的邊疆和重要地區實在難以放棄。飢餓的喉嚨等待著危險的境地,生命懸在中途可能隨時墜落。甯願被鋒利的刀刃殺死,也不願放棄堅定的意志和忠誠。老將投降了敵人,衹有儒生獨自保全了義氣。空城中衹賸下白骨,一同前往的人無論貴賤都已不在。這悲哀豈止是今天才有,千百年來人們都在爲此歎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朝時期睢陽的戰亂景象,通過對比忠誠與背叛、堅守與投降,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煇。詩中,“張侯”作爲忠烈的代表,與投降的老將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堅守正義的重要性。同時,詩人通過對戰亂後果的描寫,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歷史的深刻反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沉痛,是對歷史悲劇的有力控訴。

韋應物

韋應物

韋應物,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