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鐵馬鞭

漢將臨流得鐵鞭,鄂侯名字舊雕鐫。 須爲聖代無雙物,肯逐將軍臥九泉。 汗馬不侵誅虜血,神功今見補亡篇。 時來終薦明君用,莫嘆沉埋二百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鄂侯(è hóu):古代傳說中的賢人,這裏指鐵馬鞭上刻有鄂侯的名字,象徵其珍貴。
  • 雕鐫(diāo juān):雕刻。
  • 聖代:指當時的朝代,即唐朝。
  • 肯逐:豈肯追隨。
  • 汗馬:指戰馬,這裏比喻鐵馬鞭。
  • 誅虜:殺敵。
  • 神功:神奇的功效。
  • 補亡篇:補充缺失的歷史記載。
  • 時來:時機到來。
  • 沉埋:埋沒。

翻譯

唐將臨河得到一根鐵鞭,上面刻有鄂侯的名字,這是古代的雕刻。它本應是聖代無雙的寶物,豈肯追隨將軍長眠九泉之下。這鐵鞭如同汗馬,不曾侵染敵人的鮮血,其神奇的功效如今可見於補充缺失的歷史篇章。時機一到,它終將被明君所用,不要嘆息它已經埋沒二百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詠歎一根刻有鄂侯名字的鐵馬鞭,表達了對其歷史價值和未來命運的思考。詩中,「漢將臨流得鐵鞭」一句,即描繪了鐵鞭的來歷,而「鄂侯名字舊雕鐫」則強調了其歷史悠久和珍貴。後文通過對鐵鞭的讚美,如「須爲聖代無雙物」和「神功今見補亡篇」,展現了詩人對這寶物的崇高評價。最後兩句「時來終薦明君用,莫嘆沉埋二百年」,則寄寓了對鐵鞭未來被髮掘和重用的希望,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歷史文物價值的認識和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李昌符

唐人。李昌言弟。僖宗中和四年,昌言病,表昌符爲鳳翔節度使留後。昌言卒,制以爲鳳翔節度使。光啓三年,反,犯大安門,不克,奔隴州。旋被誅。 ► 26篇诗文

李昌符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