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杜陵:地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古爲杜伯國,本詩中指詩人的居所附近。
- 寂寞:形容孤獨冷清。
- 凝:聚集,此處形容夜雲密佈。
- 芙蓉:荷花。
- 三更:古代時間劃分,一夜分爲五更,三更大約是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一時。
- 蟋蟀:一種昆蟲,夜晚常能聽到其鳴叫。
- 一點燈:微弱的燈光。
- 跡避險巇:行爲上避開危險和艱難。
- 翻:反而。
- 失路:迷失方向,比喻處境困難。
- 心歸閒澹:內心歸於平靜淡泊。
- 不因僧:不是因爲僧人的影響。
- 上國:指京城或中央政權。
- 陳詩日:指向朝廷獻詩的日子,古代文人常通過獻詩來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或請求官職。
- 林泉:山林與泉水,常用來指代隱居之地。
- 亦未能:也沒有能夠。
翻譯
幾畝池塘靠近杜陵,秋天的夜晚孤獨冷清,夜雲密佈。 荷花葉上響着三更的雨聲,蟋蟀的叫聲中只有一點微弱的燈光。 行爲上避開危險和艱難,反而迷失了方向;內心歸於平靜淡泊,並非因爲僧人的影響。 既然遇到了向朝廷獻詩的日子,長期守在山林泉水邊也未能如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夜的寂寞景象,通過「池塘」、「杜陵」、「夜雲」、「芙蓉葉」、「三更雨」、「蟋蟀聲」和「一點燈」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孤獨和冷清的氛圍。詩中「跡避險巇翻失路,心歸閒澹不因僧」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無奈,既想避開世俗的紛擾,又感到迷茫和無助。最後兩句「既逢上國陳詩日,長守林泉亦未能」則透露出詩人對於未能實現隱居理想的遺憾。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道路和內心追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