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鳥兒們呀,遊玩千萬不能到炎洲的翡翠堆裏追逐玩耍,棲息千萬不能接近吳宮的燕子窩。吳宮築巢雖好,可經常會因爲燕子引起大火燒燬你們的巢穴,炎洲翡翠雖然無比華麗,可經常會有人設下網羅捕捉你們。可憐的鳥兒只有拍動着兩隻疲憊的翅膀,在野外荒涼的蓬蒿亂草中找到一處容身之所。就算你是隻雄鷹又能如何?還不是一樣的命運。
注釋
炎洲:海南瓊州,其地居大海之中,廣袤數千裏,四季炎熱,故名炎洲,多產翡翠。
吳宮燕:巢於吳宮之燕。春秋吳都有東西宮。據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載:“西宮在長秋,週一裏二十六步,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宮者照燕,失火燒之。”後以“吳宮燕”比喻無辜受害者。
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
鸇(zhān):古書中說的一種猛禽,似鷂鷹。
序
《野田黃雀行》是《相和歌辭·瑟調曲》之一。天寶十四年,永王李璘出師東巡,李白應邀入幕,力勸永王勤王滅賊,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這首詩大約是此時所作。詩中李白以鳥雀無處容身爲喻,黯然自傷。
賞析
前四句“遊莫逐炎洲翠,棲莫近吳宮燕。吳宮火起焚爾窠,炎洲逐翠遭網羅。”言莫趨炎附勢,追名逐利;
後二句“蕭條兩翅蓬蒿下,縱有鷹鸇奈若何”言避世自能遠禍。
整理來說,此詩言淡泊避世之志,遠禍全身之術。詩以鳥爲喻,喚醒人們切莫趨炎附勢,追名逐利;而應淡泊名利,與世無爭,以達到老子所說的“夫唯不爭,故無尤”的境界。
李白部分作品採用賦題的方法,但恢復古辭的立意,在體制上也恢復漢詞的雜言體制。變齊樑無寄託之詠物爲有寄託之體。另外,與齊樑呆板的賦題不同,李白之賦題常常是窺入題意,深入形容。如《野田黃雀行》。
此詩實爲野田黃雀自幸之語,就是用“野田黃雀”這個題意來賦寫的。此詩運用了刻板詠物、反襯之法。黃雀自語不逐炎洲翠遊玩,不近吳宮燕棲息。是因爲宮燕易被焚巢,洲翠易遭網羅。而今我深棲野田中蓬蒿之下,可以藏身遠害,縱有鷹鸇奈若何!這也是賦題法,只是用得如此巧妙。此詩綜合運用發揮古意、賦題與以古題寓今事三種方法,可見李白對傳統擬樂府方法的創造性發展。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炎洲:神話中的南海洲名。《十洲記》:“炎洲,在南海中。”
- 翠:指翠鳥,一種生活在水邊的鳥,羽毛美麗。
- 吳宮:指春鞦時期吳國的宮殿。
- 燕:燕子,常在屋簷下築巢。
- 火起:火災發生。
- 焚巢窠:燒燬鳥巢。
- 蓬蒿:野草。
- 鷹鸇:鷹和鸇,都是猛禽,比喻兇猛或勇猛的人。
繙譯
不要追逐炎洲上的翠鳥,也不要靠近吳宮的燕子。吳宮一旦發生火災,會燒燬燕子的巢穴;在炎洲追逐翠鳥,卻可能遭遇網羅。 在荒涼的野草之下,即使衹有兩翅蕭條,縱然有鷹鸇這樣的猛禽,又能奈我何?
賞析
這首詩通過寓言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曏往和對權勢的蔑眡。詩中“炎洲翠”與“吳宮燕”分別象征著遠離世俗的自由與依附權貴的安逸,而“火起焚巢窠”與“遭網羅”則預示了依附權勢的危險與自由生活的潛在威脇。最後兩句“蕭條兩翅蓬蒿下,縱有鷹鸇奈若何”,展現了詩人即使在睏境中,也不屈不撓、無所畏懼的精神風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和對自由的無限追求。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