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大行冊封周府便道歸五羊爲封公壽事竣還朝移尊見過言別

畫舸朱簾粵水傍,一尊愁別綰垂楊。 去裁少室三花頌,歸上羅浮萬壽觴。 自昔分桐知帝冑,可堪脩竹賦樑王。 更攜尊俎尋荒徑,萬里星楂未盡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畫舸(gě):裝飾華美的大船。
  • 綰(wǎn):系,磐結。
  • 少室: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有三十六峰。
  • 三花頌:贊譽人文章寫得好。
  • 羅浮:山名,在廣東東江北岸,增城、博羅、河源等縣間,長達百餘公裡,風景秀麗。
  • 萬壽觴(shāng):祝壽的酒盃。
  • 帝冑(zhòu):皇族後裔。
  • 脩竹:脩長的竹子。
  • 尊俎(zǔ):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常用爲宴蓆的代稱。
  • 星楂(zhā):指星槎,神話中往來天上的木筏。

繙譯

在粵水之畔裝飾華美的大船旁,放下那硃紅色的簾子,滿懷著離愁,在垂楊下磐結著心結共飲這一盃離別之酒。離去後撰寫誇贊如同少室山般美妙的文章,歸來時帶上在羅浮山上爲祝壽所準備的美酒。自古以來從分桐之事就知曉其爲皇族後裔,又怎能不贊歎那如寫給梁王的脩竹般的美好呢。再帶著宴蓆沿著荒僻的小路前行,倣彿駕著星槎遨遊萬裡,這酒還未飲盡啊。

賞析

這首詩以離別和祝壽爲主題,情景交融,意境深遠。首聯通過描繪粵水旁畫舸上的離別場景,奠定了離愁的基調。頷聯中“去裁少室三花頌,歸上羅浮萬壽觴”,表達了對離去之人的美好祝願和期待。頸聯提到“帝胄”,強調了其高貴的身份,同時以“脩竹賦梁王”進一步贊美。尾聯“更攜尊俎尋荒逕,萬裡星楂未盡觴”,則展現出一種豁達和對未來的期待,盡琯路途可能荒僻,但情誼和美好期望如同那未盡的美酒,緜緜不絕。整首詩用詞優美,畫麪感強,情感真摯。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