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樂寄張師孟
田家樂,今年莊農好秋作。蟄龍蛻骨桔槔懸,五穀鹹登時雨若。
官家更憂民力疲,公田折布能輕齎。小姑攜筐懶梳洗,拾得綿花如雪肥。
大姑軋軋催機杼,疏簾樹影寒蛩語。鬢雲籠霧揚西風,眉月生涼褪秋暑。
山徑牛羊下夕墟,蕭蕭榆柳草堂虛。野老杖黎邀小酌,諸孫燈火讀殘書。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蟄(zhé)龍:蟄居的龍,這裏比喻潛藏的水車。
- 蛻骨:這裏指水車開始使用。
- 桔槔(jié gāo):一種用來汲水的工具。
- 時雨若:按時降雨。
- 齎(jī):給予,這裏指減輕百姓繳納的公田布的數量。
- 軋(yà)軋:象聲詞,形容織布機的聲音。
- 蛩(qióng):蟋蟀。
- 杖黎:拄着藜杖。
翻譯
田家之樂,今年莊戶人家秋收勞作好。潛藏的水車開始使用,桔槔高懸,五穀都按時成熟,雨水也順應時節而降。 官家更擔憂民力疲憊,公田布能夠減輕數量給予百姓。小姑提着筐子懶得梳洗,拾得的棉花像雪一樣白且飽滿。 大姑織布機的聲音軋軋作響,稀疏的簾外樹影中傳來寒蛩的鳴叫。鬢髮如雲籠罩在霧氣中,西風吹起,眉月生出涼意,褪去了秋日的暑氣。 山間小路上牛羊從傍晚的集市歸來,蕭瑟的榆柳邊草堂顯得空寂。村裏的老人拄着藜杖邀請我小酌一番,他的孫子們在燈火下讀着殘舊的書籍。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田家的秋收之樂以及農村的生活場景。詩的前兩句點明瞭今年秋收的良好狀況,水車轉動,雨水適宜,農作物豐收。接下來寫官家對民力的擔憂,體現了對百姓的關懷。詩中對小姑拾棉、大姑織布的描寫,展示了農家婦女的勤勞。同時,通過描寫自然環境的變化,如西風、眉月等,渲染出秋日的氛圍。最後描繪了牛羊歸墟、老人邀酌、諸孫讀書的場景,展現出農村生活的寧靜與和諧。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清新,充滿了濃郁的田園氣息,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對農民辛勤勞作的讚美。
劉炳
元明間江西鄱陽人,字彥炳。元順帝至正中,從軍於浙。元末詣朱元璋,獻書言事。平江西,授中書典籤。洪武中屢升大都督府掌記,除東阿知縣。旋以病告歸,年六十九卒。工詩,有《春雨軒集》。
► 3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