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三十六首

漢帝雍郊五畤祠,夜通權火樹靈旗。 祥麟寶鼎皆符瑞,萬歲君王正受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雍郊:指漢代都城長安的郊外。
  • 五畤祠:古代祭祀五方上帝的場所。
  • 權火:古代祭祀時所用的火。
  • 靈旗:祭祀時所用的旗幟,象徵神靈。
  • 祥麟:傳說中的吉祥之獸。
  • 寶鼎:古代象徵國家權力的重要禮器。
  • 符瑞:吉祥的徵兆。
  • 受釐:古代祭祀後,君王接受祭品,表示接受神靈的賜福。

翻譯

在漢帝都城長安的郊外,舉行了祭祀五方上帝的儀式,夜晚點燃了祭祀用的權火,樹立起象徵神靈的靈旗。祥麟和寶鼎都是吉祥的徵兆,君王萬歲,正接受着神靈的賜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漢代皇帝在雍郊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的場景,通過「祥麟寶鼎皆符瑞」表達了吉祥的徵兆,強調了君王接受神靈賜福的莊嚴與神聖。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徵和意象,如「權火」、「靈旗」、「祥麟」和「寶鼎」,增強了詩歌的神祕感和儀式感,體現了對皇權的尊崇和對吉祥徵兆的期盼。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