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洮院後半壁古城歌

君不見秦城萬里如游龍,首接洮河尾遼海。三堵龍頭勢隱轔,至今不共山河改。 何時山外起新陴,圍繞古城當戶楣。相逢若識桃源叟,應憶當時征戍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臨洮:地名,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
  • 秦城:指秦始皇時期修建的長城。
  • 洮河:黃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流經甘肅。
  • 遼海:指遼東半島東部的海域。
  • 隱轔:形容城牆的輪廓隱約可見。
  • (pí):城牆上的矮牆,也稱女牆。
  • 桃源:指理想中的隱居之地,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 征戍兒:指出徵邊疆的士兵。

翻譯

你可曾見過那秦朝的長城,像一條巨龍蜿蜒萬里,起點連接着洮河,終點延伸至遼海。城牆上的龍頭雖已模糊,但至今未隨山河變遷而消失。 不知何時,山外又建起了新的城牆,環繞着古城,彷彿守護着門戶。若你遇見了桃源中的老者,他或許還會記得當年那些出征邊疆的士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秦長城的雄偉與歷史的滄桑。通過「游龍」比喻長城的綿延,展現了其跨越千山萬水的壯觀景象。詩中「隱轔」的龍頭和不改的山河,暗示了長城的堅固與歷史的深遠。後兩句則通過新舊城牆的對比,以及桃源老者的回憶,抒發了對往昔征戍歲月的懷念與感慨。

趙貞吉

明四川內江人,字孟靜,號大洲。以博洽聞,最善王守仁學。文章雄快。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俺答薄京城,大言不可訂城下之盟,當宣諭諸將,監督力戰。貞吉合帝旨,立擢左諭德,監察御史,奉旨宣諭諸軍。爲嚴嵩所中傷,廷杖謫官。後累遷至戶部侍郎,復忤嵩奪職。隆慶初起官,歷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頗思改弦易轍,而與高拱不協,遂乞休歸。卒諡文肅。有《文肅集》。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