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紫宸:指皇宮。
- 珠箔:即珠簾,用珍珠綴成的簾子。
- 銅駝:古代洛陽街名,此處泛指繁華街道。
- 膏脂:比喻人民的財富。
- 九邊:明代北方的九個邊防區,此處泛指邊疆。
- 肉食:指高官厚祿者。
- 空門:佛教,因佛教認爲世界一切皆空。
- 化身:佛教用語,指佛或菩薩暫時出現在人間的形體。
翻譯
獨自登上高樓,遠望皇宮,只見宮牆和樹木在春末時分顯得模糊不清。堂中的燕子在珠簾間飛舞,街道上的人們忙碌紛擾。四海的財富正隨着時光流逝而日漸枯竭,邊疆的戰火卻逐年更新。不知道那些享受高官厚祿的人,是否曾向佛教學習過如何化身爲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暮春時節登高望遠的情景,通過對紫宸、珠箔、銅駝等意象的運用,展現了皇宮的莊嚴與市井的繁華。詩中「四海膏脂隨日盡,九邊烽火逐年新」一句,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與人民的疾苦。結尾的「不知肉食優遊者,曾向空門學化身」則帶有諷刺意味,暗示了那些高官厚祿者對國家危機的漠視,以及他們對佛教教義的虛僞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