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孫子起規川八景

· 鄭潛
階前綠竹添新筍,戶外西軒對夕陽。 公退有時延好客,晝長無事藹清香。 疏櫺月白秋如洗,四座風生暮更涼。 記得清河同庶役,豐碑千載獨傳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公退:公務完畢,退下休息。
  • 疏櫺:窗戶上雕花的格子。
  • 清河:地名,此處可能指具體的河流或地區。
  • 庶役:一般的勞役或公務。

翻譯

階前的綠竹中,新筍不斷生長,戶外的西軒正對着夕陽。公務結束後,有時間招待好友,白天漫長,無事時空氣中瀰漫着清香。雕花的窗戶透出潔白的月光,秋夜如洗,四周風生,傍晚更顯涼爽。記得與清河一同執行公務,豐碑千載,獨留美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公務之餘的閒適生活,通過「階前綠竹」、「戶外西軒」等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寧靜雅緻的環境。詩中「公退有時延好客」體現了作者的待客之道,而「晝長無事藹清香」則傳達出悠閒自得的心境。結尾的「豐碑千載獨傳芳」表達了作者對功名的淡然態度,更注重的是留下美好的名聲。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