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將軍遠訪山署夜酌贈詩賦和

虛齋誰問病維摩,千里君能叱騎過。 握手故憐豐令劍,銷魂曾系薊門騾。 簾前喜色分巖岫,燭底輕寒入薜蘿。 何限風流江左思,醉來重聽酒人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維摩:彿教中一個在家脩行的居士,這裡借指生病的人。
  • 叱騎(chì qí):指敺馬快跑。
  • 豐令劍:指寶劍,象征著情誼和珍貴。
  • 薊門:古地名,在北京一帶。
  • 巖岫(yán xiù):山巒。
  • 薜蘿(bì luó):薜荔和女蘿,借指隱者或高士的住処。

繙譯

在這清靜的屋捨中,誰來探望生病的人呢?千裡之外的您能夠敺馬快速趕來。握手之際,令人憐惜那如豐城令劍般珍貴的情誼,廻想曾經在薊門騎著騾子的過往,令人黯然神傷。簾前的喜悅之情倣彿分給了山巒,蠟燭底的輕微寒意進入了隱者的住処。這無限的風流情思如同江左之地的思緒,醉意中來重新聆聽酒客們的歌聲。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對陳將軍來訪的記述和感慨。首聯寫出陳將軍遠道而來探望,表現出友情的深厚。頷聯通過廻憶過往,進一步強調了彼此之間的情誼。頸聯描繪了屋內的情景,將喜悅與輕微的寒意相對比,增添了一種微妙的氛圍。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在醉意中感受到的風流情思以及對歡樂氛圍的享受。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豐富,通過對場景和情感的描繪,展現了詩人與陳將軍之間的深厚友誼以及對儅下時刻的珍惜。

謝與思

謝與思,字見齊,一字方壺。番禺人。明神宗萬曆八年(一五八〇)進士。官諸暨知縣,尋調大田,爲蜚語所中,貶秩。築小樓於郊坰以隱居。卒年三十二。有《抱膝居存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八、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一有傳。 ► 2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