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颯颯 (sà sà):形容風聲。
- 秦鬆:指泰山上的松樹,因泰山古屬秦地,故稱。
- 鸞鶴:傳說中的神鳥,常用來象徵仙境或神仙。
- 岱宗:泰山的別稱,古代認爲泰山是五嶽之首,宗者,尊也。
- 千歲字:指古代刻在石上的文字,因年代久遠而顯得神祕。
- 雪殘:雪後殘餘的景象。
- 萬山鍾:指山中的鐘聲,因迴盪在羣山之間而得名。
- 翠華:指皇帝的儀仗,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
- 虞狩:指古代帝王虞舜的狩獵活動。
- 玉檢:古代帝王封禪時用來盛放玉牒的器具。
- 漢封:指漢武帝封禪泰山的歷史事件。
- 六博:古代的一種博戲,這裏指與仙人共遊。
- 二茅龍:指傳說中的神獸,能助人飛行。
翻譯
天風呼嘯,吹動着泰山上的秦鬆,我彷彿與鸞鶴一同飛昇至岱宗之巔。 石壁上暗淡的客人們窺視着古老的千歲文字,雪後殘餘的景象中,僧人敲響了迴盪在萬山之間的鐘聲。 皇帝的儀仗在日月中展開,如同虞舜的狩獵,而玉檢中封存的雲霞,守護着漢武帝的封禪遺蹟。 我曾是仙人邀請共遊六博的夥伴,夜晚歸來,還借用了二茅龍的神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登上泰山時的壯闊景象和深邃意境。通過天風、秦鬆、鸞鶴等自然元素的描繪,展現了泰山的神祕與莊嚴。詩中「千歲字」與「萬山鍾」的對比,既體現了歷史的厚重,又傳達了山中的寧靜與深遠。後兩句則通過皇帝的儀仗和漢武帝的封禪,將泰山的地位與歷史意義巧妙結合,表達了對泰山的崇敬之情。結尾的仙人期六博和二茅龍,更是增添了詩作的神話色彩,使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個超凡脫俗的仙境之中。
歐大任的其他作品
- 《 答朱計部子得見過 》 —— [ 明 ] 歐大任
- 《 同王武昌詹侍御遊西華山 》 —— [ 明 ] 歐大任
- 《 送楊黃門江庫部奉命校文還朝八首 》 —— [ 明 ] 歐大任
- 《 酬鍾給事道復以泰山紀勝栝昌吟稿見示 》 —— [ 明 ] 歐大任
- 《 仲秋八日還山有作四首 》 —— [ 明 ] 歐大任
- 《 送熊子貞會試四首 》 —— [ 明 ] 歐大任
- 《 過董山人館題壁 》 —— [ 明 ] 歐大任
- 《 除前一日方太常邀集朝天宮孟道士館 》 —— [ 明 ] 歐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