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春二月與蜜在慧均四藏自顯超漢鐵關洞開瓶出法敵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掛雲諸子從燕臺南歸取道泰安登岱嶽所經
閣道雙龍口,箱空俯泬寥。
路斜千慮失,山正百靈朝。
魚貫聯鳩杖,星躔合斗杓。
金臺辛苦意,全向此中消。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槩(gài):同「概」,大略,大概。
- 泬(xuè)寥:亦作「泬漻」,清朗空曠貌。
- 躔(chán):指天體的運行。
翻譯
在樓閣的通道上,猶如雙龍之口,箱子空着,向下望去是一片清朗空曠。 道路歪斜,讓人擔心會失足,山峯端正,彷彿衆多神靈都來朝拜。 人們一個接一個地拿着鳩杖前行,如星辰運行般整齊,恰好與北斗星的位置相合。 在金臺所經歷的辛苦之意,全部在這當中消散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登岱嶽途中的景色與感受。首聯通過描寫閣道和空曠的景象,營造出一種高遠的氛圍。頷聯中「路斜千慮失」表現出路途的艱難,而「山正百靈朝」則賦予山峯一種神祕的氣息。頸聯中「魚貫聯鳩杖,星躔合斗杓」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前行的隊列整齊,如同星辰運行與北斗星相應,富有畫面感。尾聯則表達了在這登嶽的過程中,之前的辛苦都得到了消解,體現出一種心靈的慰藉和放鬆。整首詩意境開闊,用詞精準,將景物描寫與情感表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丁亥仲春餘歸自嶺右暫憩鄉園讀杜工部秦州雜詠悵然感懷因次其韻 》 —— [ 明 ] 陳邦彥
- 《 澧陽道中春日 》 —— [ 元 ] 宋褧
- 《 清平乐 雨中春怀呈準轩 》 —— [ 宋 ] 黎廷瑞
- 《 丁亥仲春餘歸自嶺右暫憩鄉園讀杜工部秦州雜詠悵然感懷因次其韻 》 —— [ 明 ] 陳邦彥
- 《 詶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見寄 》 —— [ 唐 ] 盧綸
- 《 仲春經筵 》 —— [ 清 ] 弘歷
- 《 牛相公留守見示城外新墅有溪竹秋月親情多往宿遊恨不得去因成四韻兼簡洛中親故之什兼命同作 》 —— [ 唐 ] 劉禹錫
- 《 仲春瀛臺 其二 》 —— [ 清 ] 弘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