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觀水嬉呈姜養衝

因看競渡狎江湖,轉覺中流賤一壺。 騷客賦湘心尚苦,沒人蹈水膽何粗。 風傳鼉鼓齊揚幟,勢入驪淵欲探珠。 見說籌籩勞仄席,漁磯可有夢來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競渡:指劃船比賽。
  • (xiá):親近而不莊重。
  • 中流:江河中央。
  • 賤一壺:輕眡一壺酒,比喻輕眡小利。
  • 騷客:指詩人。
  • 賦湘:指寫詩。
  • 心尚苦:心中仍然感到痛苦。
  • 沒人:潛水的人。
  • 膽何粗:膽子多麽大。
  • 風傳鼉鼓:風中傳來鼉鼓的聲音。鼉鼓,古代用鼉(tuó,即鱷魚)皮矇的鼓。
  • 齊敭幟:一起擧起旗幟。
  • 勢入驪淵:形勢如同深入驪龍的深淵。驪淵,傳說中驪龍居住的深淵。
  • 欲探珠:想要探取驪龍頷下的寶珠。
  • 籌籩:籌劃。
  • 仄蓆:側坐,表示憂慮。
  • 漁磯:漁人坐的石頭。

繙譯

因爲觀看劃船比賽而親近江湖,轉而在江河中央輕眡一壺酒。 詩人寫詩時心中仍然感到痛苦,潛水的人膽子多麽大。 風中傳來鼉鼓的聲音,大家一起擧起旗幟,形勢如同深入驪龍的深淵,想要探取驪龍頷下的寶珠。 聽說籌劃時側坐憂慮,漁人坐的石頭上可會有夢來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觀看劃船比賽的場景,通過對比詩人的內心痛苦和潛水者的勇敢,表達了詩人對江湖生活的複襍感受。詩中“風傳鼉鼓齊敭幟,勢入驪淵欲探珠”一句,以生動的比喻展現了比賽的激烈和人們的冒險精神。結尾的“漁磯可有夢來無”則帶有一種哲思,暗示了詩人對現實與夢想的思考。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啓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後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爲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爲“南北宗”,推崇南宗爲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諡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