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有柏屏閔其束縛命小童解之因題四韻

· 顧清
山中霜柏自亭亭,多事園丁強作屏。 剪截共驚鸞尾鍛,屈纏何異楚囚扃。 濠梁水上魚能樂,茂叔窗前草自青。 釋縛解圍俄頃事,拂雲從汝到千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tíng):聳立的樣子。
  • (qiǎng):勉強。
  • (luán)鍛:像鸞鳥尾巴一樣的枝條,這裡指柏樹枝條。
  • 屈纏:彎曲纏繞。
  • 楚囚(qiú)(jiōng):像楚國囚徒被關押一樣,這裡喻指柏樹被束縛。
  • (háo):濠水的橋梁,出自《莊子·鞦水》,代指自由自在的境界。
  • 茂叔:周敦頤的字,他寫過《愛蓮說》,這裡以他窗前的草自青,表達自然的生機。

繙譯

庭院前的柏樹在山中本是挺拔聳立的,多事的園丁卻勉強將它做成了屏障。 裁剪截斷讓人驚訝這如同鸞鳥尾巴般的枝條,彎曲纏繞就像楚國囚徒被關押一樣。 濠梁水上的魚兒能夠快樂自在,茂叔窗前的綠草自然青蔥。 解開束縛、排除睏擾衹是片刻之事,希望你能如雲般自由,一直生長到千年。

賞析

這首詩以庭前的柏樹被束縛爲切入點,表達了對自然生命被束縛的惋惜和對自由的曏往。詩的前兩句描述了柏樹原本應是自然挺立的,卻被園丁強行做成屏障,暗示了外界的乾預對生命的束縛。中間兩句通過“鸞尾鍛”和“楚囚扃”的比喻,進一步強化了柏樹被束縛的可憐処境。後兩句則以濠梁之魚和茂叔之草的自由與生機爲對比,強調了追求自由的美好。最後表達了解除柏樹束縛,希望它能自由生長的願望。整首詩寓意深刻,語言形象,通過對柏樹的描寫,反映了對生命自由的思考和追求。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