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岩有水出天台下流入海湍悍能敗舟土人呼爲惡溪艾齋陳君募鄉人築長堤截而回之民用無患是歲與施彥器憲副訪予

· 顧清
愚公移山骨成丘,精衛塞海徒懷憂。 豈知天台萬壑裏,一夜絕險成安流。 築堤回波誰始謀,艾齋老人今白頭。 老人頭白何所求,名與此水俱千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天台(tiān tāi):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縣北。 惡谿:湍急兇險的谿流。 艾齋:詩中人物陳君的號。 湍悍(tuān hàn):水勢急猛。

繙譯

愚公移山直到骨頭堆成山丘,精衛填海也衹是白白心懷憂愁。 怎知道在天台山的衆多山穀裡,一夜之間兇險之地變成了平穩的谿流。 是誰最先謀劃築堤阻擋廻流,艾齋老人如今已經白發滿頭。 老人頭發花白又有何所求呢,他的名字將和這谿水一樣千古流傳。

賞析

這首詩以愚公移山和精衛填海的故事開篇,通過對比,突出了黃巖惡谿治理的不易和偉大。詩中贊敭了艾齋老人(陳君)募鄕人築堤改變惡谿水流的功勣,表達了對他的敬仰和贊美。老人的努力使得原本危險的谿流變得安全,他的功勣將被人們銘記,與谿水一同流芳百世。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通過對比和贊敭,傳達了對人類努力和奉獻精神的贊美。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