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氛沴(fēn lì):指災禍。「沴」讀音爲「lì」。
- 出次:爲親屬服喪時,在墓旁搭棚守靈。
- 舅姑:指公婆。
- 執禮:指守禮,按照禮節行事。
翻譯
災禍橫行的日子裏,鄉鄰們都在爲親屬服喪守靈。她心中唯有公婆最爲重要,道義使得她對親情的堅守生死不移。她按照禮節行事,神靈應當明鑑,她憐惜孤兒,族人們對她也一致推崇。如今小兒子已經長大成人,而她卻已離世,手中的衰杖(守喪用的哀杖)寄託着無盡的悲傷。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輓詩,用以悼念蕭升榮的母親曾孺人。詩的首聯描繪了一個災禍橫行的背景,以及鄉鄰們爲親屬守靈的情景,爲全詩奠定了悲傷的基調。頷聯強調了曾孺人對公婆的重視和對道義的堅守,體現了她的高尚品德。頸聯則描述了她守禮的行爲和對孤兒的憐惜,以及她在族中受到的推崇。尾聯通過小兒子的長大和手中的衰杖,進一步表達了對曾孺人的悲痛與懷念。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潔,通過對曾孺人生前事蹟的描述和對她去世後人們的悲痛的展現,塑造了一個令人尊敬和懷念的女性形象。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舊有誦十二月吳江竹枝歌者戲效之得三首而止十一月廿三夜不寐因足成之詩成夢乘馬上曲磴地名湖塘遇小兒杜姓者 》 —— [ 明 ] 顧清
- 《 營繕所副姑蘇陸雲與予同年生而母尚無恙乞歸得許以小像索題爲書絕句 》 —— [ 明 ] 顧清
- 《 十月六日會同年於城東歸途有作 》 —— [ 明 ] 顧清
- 《 夜坐 》 —— [ 明 ] 顧清
- 《 送李徵伯之曲阜 》 —— [ 明 ] 顧清
- 《 樂間園為同年夏如山賦十二首 其五 惠脈清流 》 —— [ 明 ] 顧清
- 《 王子儀將赴南京中府都事與乃兄子貞中舍來別賦此兼簡成國朱公 》 —— [ 明 ] 顧清
- 《 淑人遷柩至祖送還書感八首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