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令 · 迢迢征路

迢迢征路,又小舸、金陵去。西風黃葉,淡煙衰草,平沙將暮。回首髙城,一歩遠如一歩。 江邊朱戸,忍追憶、分攜處。今宵山館,怎生禁得,許多愁緒。辛苦羅巾,搵取幾行淚雨。
拼音

所属合集

#品令

注釋

品令:詞牌名,又名《品字令》、《思越人》、《海月謡》。品:唐宋雜曲的一種體制。有大品、小品之別。大品類似於法曲中的「散序」,無拍,故未被用作詞調;小品短於大品,有拍,可用作詞調。令:亦爲唐宋雜曲的一種體制,源自「酒令」,多以流行小曲充之。品令:意爲有拍的小品所演繹的令曲。此爲調名源自音樂的解釋。又,北齊魏收《魏書·髙祖紀》云:「引見群臣於光極堂,宣示品令,爲大選之始。」此則指選拔官吏的格令。淸陳午亭、王拙園等《欽定詞譜》云:「王行詞注『夷則商』。宋人塡《品令》者,類作俳語。」調見北宋歐陽永叔《醉翁琴趣外編》。此調又名《品字令》、《思越人》、《海月謡》。」此調以曹元寵《品令·乍寂寞》爲正體,雙調五十二字,前闋四句三仄韻,後闋四句兩仄韻。另有雙調五十一字,前闋五句三仄韻,後闋四句兩仄韻等十一種變體。 「回首髙城,一歩遠如一歩」句:唐·歐陽行周《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詩:「驅馬覺漸遠,迴頭長路塵。髙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又宋·陸放翁《老學菴筆記·巻一》:「建康城,李景所作。其髙三丈,因江山爲險固,其受敵惟東北兩面,而壕塹重複,皆可堅守。至紹興間,已二百餘年,所損不及十之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迢迢(tiáo tiáo):形容路途遙遠。

繙譯

遙遠漫長的征途。又乘坐小船,前往金陵。西風吹著黃葉,淡淡的菸霧,衰敗的荒草,平曠的沙灘即將進入暮色。廻頭看那高高的城牆,每走一步就離得更遠一步。 江邊的紅門人家。怎忍心去廻憶、分別的地方。今晚在山館之中,怎麽能忍受得住,這麽多的愁緒。辛苦地用羅巾,擦去那幾行如淚雨般的淚水。

賞析

這首詞以景襯情,將離別的愁緒表現得淋漓盡致。上闋通過“迢迢征路”“西風黃葉”“淡菸衰草”“平沙將暮”等一系列景象,營造出一種蒼涼、蕭瑟的氛圍,突出了路途的遙遠和離別的無奈。下闋“江邊硃戶”則點明了分別的地點,接著通過“今宵山館”表達出獨処的孤寂和愁緒的濃重,最後用“辛苦羅巾,揾取幾行淚雨”形象地展現了悲傷落淚的情景。整個詞情景交融,情感真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