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志二十首

· 黃佐
荒哉陽臺夢,無情成匹仇。 苟非精神合,淄澠爲斷流。 漢廷富羣策,一言相千秋。 金石勒盟誓,倏忽嬰罪尤。 河清尚可俟,漢廣不可求。 言樹諼草花,庶用忘我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荒哉:荒唐啊。
  • 陽臺夢:指男女歡會之事。
  • 匹仇:匹配的仇敵,指不合適的伴侶。
  • 淄澠:淄水和澠水,比喻不同的事物或人。
  • 斷流:河流乾涸,比喻關係破裂。
  • 漢廷:漢朝朝廷。
  • 羣策:衆多策略。
  • 一言相千秋:一句話影響深遠。
  • 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堅固不朽。
  • 嬰罪尤:遭受罪責。
  • 河清:比喻時機成熟或政治清明。
  • 漢廣:漢水寬廣,比喻難以逾越的障礙。
  • 言樹:說話的樹,比喻通過言語傳達信息。
  • 諼草花:忘憂草,傳說中能使人忘記憂愁的草。

翻譯

荒唐啊,那陽臺上的夢境,無情地成了不合適的伴侶。如果不是精神上的契合,就像淄水和澠水一樣,終將斷流。漢朝朝廷富有衆多策略,一句話就能影響千秋萬代。用金石刻下的盟誓,轉眼間卻遭受罪責。河清的時機尚可等待,但漢水的寬廣卻難以追求。通過言語傳達忘憂草的花,或許可以用來忘記我的憂愁。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陽臺夢」與「匹仇」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於理想與現實差距的感慨。詩中「淄澠爲斷流」形象地描繪了不合精神契合的關係終將破裂。後文通過對「漢廷」、「金石」等意象的運用,展現了歷史的深遠影響和個人命運的無奈。最後,詩人寄希望於「諼草花」,尋求一種忘卻憂愁的方式,體現了詩人對解脫的渴望。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